9月29日上午,成都金堂淮州机场迎来历史性时刻——一架造型利落、科技感十足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缓缓驶出机库,标志着中国低空出行领域正式迈入新纪元。这架名为AE200-100的载客eVTOL,由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国内首款具备6人座载客能力的大型电动飞行器。
据沃飞长空首席产品官屠强介绍,此次下线的AE200-100首架机为批产构型,在气动设计、结构材料、航电系统及飞控技术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创新,是目前国内安全水平最高的eVTOL机型之一。其独特的“八轴内四倾转”构型为国内首创,不仅展现了“中国智造”在高端低空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更为城市立体交通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 图片来源:沃飞长空供图
“成都造”飞行汽车:6人座、200公里航程,即将验证飞行
作为专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AE200-100机体长9.9米,高4.4米,翼展15米,最大航程达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小时。首架机配备1个驾驶位与5个乘客位,采用国际先进的倾转旋翼布局,兼顾直升机的灵活起降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巡航,为跨城通勤、景区直达、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提供了理想选择。
“首架机下线意味着产品已达到载人验证试飞状态要求,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沃飞长空方面表示,这也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安全性:国内最严苛标准,整机通过民航局审定
在飞行器最关键的安全性方面,AE200-100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沃飞长空透露,电机、电池、倾转机构等核心部件的设计与测试验证均已“见底”,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符合性均按照符合性核查工程师(CVE)和民航局要求执行,整机安全性达到审定基础规定等级,堪称目前国内最安全的载人eVTOL之一。
屠强透露,接下来,沃飞长空将开展相关机上、地面试验及试飞前准备工作,近期将启动首次试飞。
审定进入第四阶段,冲刺2026年适航取证
目前,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市场踊跃认购。其市场认可度背后,依托三大核心优势:200公里航程支持多元场景、纯电驱动运营成本低于直升机、全国首架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产品,审定进程行业领先。
然而,要让eVTOL真正飞上蓝天,需通过一整套严谨的适航认证体系。该体系包括设计安全(型号合格证TC)、生产规范(生产许可证PC)、单机完好(单机适航证AC)及运营可靠(运营合格证OC)四道安全门。唯有四证齐全,方可正式载客翱翔。
针对中国民航局“场景分级”审定原则,沃飞长空在载人场景下的型号合格证申请已率先进入第四阶段。公司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AEG评审)等方式,全面支持AE200的研发与适航进程,为民航局审查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企业深度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共同推动适航认证提速。
首架机下线后,沃飞长空将按计划开展符合性验证。AE200-100将承担TC取证的数千项验证任务,涵盖系统测试、地面试验与试飞验证等。“我们正全力冲刺,力争在2026年完成取证,这在行业也属于领跑状态。”沃飞长空方面强调。
商业化运营:首批试点场景锁定,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针对AE200后续应用场景,沃飞长空已锁定首批试点场景,包括低空观光、机场接驳等。目前,公司已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等国内文旅集团、航空企业达成合作,深度对接落地模式,从文旅、应急、出行等多方面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后续将和诸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eVTOL商业化运营的更多可能。”沃飞长空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