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据天眼查APP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杭州无忧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无忧传媒)的合同纠纷案将于11月24日在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次诉讼的核心争议围绕7761元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还问题展开。

无忧传媒方面向九派财经透露,2022年公司购买一辆特斯拉时,特斯拉先行垫付了7761元国家新能源补贴,但附加条件是车辆需在两年内行驶满2万公里。由于实际里程未达标,特斯拉因无法获得国家补贴而要求退还垫付款项。无忧传媒表示,特斯拉未通过企业层面沟通直接起诉,公司计划通过和解方式退付相关款项。
这一争议并非个例。2022年6月,部分特斯拉用户曾收到补交补贴的通知函,原因同样是车辆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国补政策要求的行驶里程。澎湃新闻曾就此咨询特斯拉客服,对方确认该政策存在:购车时车价已包含补贴后价格,车企先行垫付国家补贴,但若车辆未在两年内行驶满2万公里,需返还补贴。
特斯拉客服进一步说明,该要求仅针对非私车辆(即注册于公司名下的车辆),普通消费者无需担忧。这一政策依据可追溯至2016年12月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完善:2018年2月进一步调整后,除私人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等特定类型外,其他新能源汽车需在两年内累计行驶2万公里方可申请全额补贴。车企可预先获得部分补贴,剩余部分需满足里程要求后拨付。
201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起,对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销售上牌后即预拨部分资金,满足里程要求后可申请清算;未达标车辆不予补助,并扣回预拨资金。
特斯拉此次起诉无忧传媒并非孤立事件。据九派财经报道,深圳市、嘉兴市等地多家企业因购买特斯拉车辆后两年里程未达标,被要求退还7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补贴款项。部分企业已与特斯拉达成和解。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对车企和购车企业的双重约束:车企需承担补贴垫付风险,而企业用户则需严格履行里程承诺,否则可能面临法律纠纷。
补贴争议背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引发关注。据乘联分会披露的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特斯拉当月在中国销量降至26006辆,环比下降63.64%,同比下滑35.76%,品牌排名下滑至第27位。不过,其出口量达35491辆,创两年来单月最高纪录。
分析认为,销量下滑或与市场竞争加剧、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有关,而出口增长则显示特斯拉全球布局的韧性。此次补贴退还争议,或进一步促使企业用户重新评估购车合同中的里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