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陈俊杰
11月的迪拜,阳光依旧炽热,街道被烤得滚烫。在这座城市,宽阔的14车道旁几乎没有人行道,看似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往往需要车辆绕行许久才能抵达。这种“反步行”的城市设计,却意外地为外卖业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一个半月前(9月27日),美团海外业务Keeta正式登陆迪拜,随后在10月27日迅速扩展至距离迪拜140公里的阿布扎比。在此之前,Keeta已在中东地区40天内连续进入三个国家市场,发起了一场高调的出海“闪电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近日在迪拜实地调研发现,身着黄绿制服的Keeta骑手已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街头依然随处可见国际巨头Deliveroo、Talabat以及本土平台Careem、Noon等外卖骑手的身影。

迪拜街头聚集着各个平台的外卖骑手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一位迪拜的餐饮商家向每经记者透露,当地外卖平台的抽佣率普遍高达30%。为了撬动市场格局,Keeta采取了“前期免佣金”的商家政策和“买一送一”等极具吸引力的用户补贴策略。
作为美团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全球先锋,Keeta在迪拜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区域市场的成败关键,更是对“美团模式”能否在全球复制的一次重要压力测试。在这场看似“降维打击”的背后,一场关于“深度本土化”的严峻考验才刚刚开始。
每经记者在Keeta上点了一杯附近餐厅的香蕉牛奶,这瓶饮料定价18迪拉姆(约合35元人民币)。作为新用户,经过各种优惠减免后,配送费为5.9迪拉姆,另加0.9迪拉姆服务费,最终到手价为17.3迪拉姆。
不同于美团外卖在国内简约的界面设计,Keeta的点单界面颜色和显示方式更符合当地审美,加粗的50% OFF字样极具视觉冲击力,商家和菜品展示也更加浓墨重彩。平台上入驻的餐厅以迪拜当地人喜爱的中东餐和西餐为主,新用户注册必须实际定位在迪拜,支付方式仅支持Visa等国际信用卡,页面语言只有英文,强烈彰显着其服务本土用户的定位。
每经记者下单后,平台显示3.3公里直线距离的餐厅预计需要35~40分钟送达。Keeta承诺,如果配送晚于特定时间,平台将提供至少一张面值10迪拉姆的优惠券,最多可赔偿两张。这套在国内已被验证有效的“承诺达”服务,被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迪拜。此外,Keeta的配送选项也比较细致,用户可以在点单时选择“必须亲手送达”或“指定放置地点”。
在整个过程中,Keeta实时更新商家接单情况和骑手接单、送单进度。分配骑手后,用户可以直接与骑手联系,Keeta在聊天界面提供了自动翻译功能,解决了用户与不同国家骑手沟通的语言障碍问题。

给记者派送订单的国籍为斯里兰卡的keeta骑手 每经记者赵雯琪 摄
送餐的Keeta骑手是一个斯里兰卡人,他告诉每经记者,来迪拜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需要补贴。他与劳务公司直接签约,一天大约可以配送10~15单。除掉吃住费用和摩托车租金,每月大约可以赚3000迪拉姆(约合5800元人民币)。不过,他补充道,因还未干满一个月,他尚未拿到首月工资。
迪拜是一个外籍人口占比极高的城市。320万人口中,只有10%左右是本国人。不同于国内骑手的送一单赚一单,Keeta在迪拜主要通过劳务公司与骑手签约,劳务公司为骑手提供劳工签证和摩托车等必须用品,按月支付酬劳。
每经记者采访多位在迪拜工作的非迪拜当地人了解到,3000迪拉姆管吃管住是迪拜当地基础服务岗位比较普遍的薪资水平。每年有大量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人会来迪拜打工赚钱,他们对于收入和工作类型的要求并不高。
在Keeta进入前,迪拜的外卖市场早已充斥着本土和国际化玩家。每经记者在街头看到,当地活跃着的外卖配送平台骑手包括Deliveroo、Careem、Talabat、Noon、Quiqup等。
一家位于迪拜购物中心(Dubai Mall)附近的中餐厅老板告诉记者,她的餐厅同时入驻了包括Keeta在内的六家外卖平台。“Keeta是9月27日在迪拜上线时找到我的。”这位老板说,“餐厅入驻Keeta的前期准备就是上传菜单、给菜品定价,和其他平台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是Keeta前几个月不收佣金”。
这位曾在中国也做过餐饮和外卖生意的老板表示,相比于国内,迪拜外卖平台的抽佣普遍比例较高,“最早我们餐厅只上了‘拜托拜托’(迪拜当地一家面向华人的外卖平台),当时佣金差不多百分之十几,后来陆续上了其他平台,现在基本所有平台佣金都在20%~30%”。
迪拜购物中心附近聚集着大量的科技和金融企业,这家中国餐厅主要供应周围打工族的工作餐。餐厅老板告诉记者,她的餐厅外卖订单比堂食多,大概有七成。每天餐厅的外卖平台的订单量大概有40~50单,单量多的时候仅Keeta一家平台就能有20多单。
一位长期在迪拜生活的中国人阿明(化名)告诉每经记者,他对Keeta印象最深的就是激进。“刚上线前两天,Keeta就推出了星巴克买一送一的活动,还有新人半价优惠、免配送费和限时折扣之类的,周围人都在讨论。”
在他看来,Keeta进入市场的打法是“快速拉新+提高用户第一次下单成功率”。“Keeta在曝光上动作也很快很多,社媒、本地博主、线下广告都有跟上,补贴、品牌活动、强曝光、加速本地化。”阿明告诉记者。
一位住在迪拜国际城(中国人和中国餐厅聚集的地方)附近的中国人晶晶(化名)告诉每经记者,Keeta上大部分都是“老外餐厅”的“老外饭”(指中东餐饮和西餐),当地的中国人还是更习惯用“拜托拜托”叫餐。这是一家2021年由华人王月明在阿联酋创立的迪拜当地最大中餐外卖平台。
“拜托拜托”更像10年前国内O2O百团大战时代的美团App,除了餐饮外卖,还有到店团购、美容美发、旅游包车等服务。这款App只提供中文服务,面向在迪拜生活的华人群体。
而对于刚刚在迪拜上线的Keeta,晶晶和朋友们会在Keeta上“薅羊毛”,点买一送一的咖啡。不过她也提到,因为刚刚上线运营难免混乱,她的朋友吐槽过Keeta上找不到退款入口的情况。

迪拜街头的keeta骑手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Keeta在迪拜的扩张,并非一次孤立的战术试探,而是美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性进军。
自2023年在香港试水并在一年内做到当地市场份额第一之后,美团Keeta的扩张脚步走到了中东,并在今年10月底正式在巴西上线。
今年10月底,美团宣布Keeta业务负责人仇广宇新晋加入最高管理层S-team,这被业内视为美团将海外业务提升至核心战略高度的标志性信号。与此同时,据职场社交平台脉脉披露的信息,Keeta在招聘市场上释放出大量高薪岗位,从月薪9万元的数据分析师到年薪120万元的高级算法专家,展现出其对海外市场长期投入的决心与资源储备。
Keeta冲锋在前,美团其他的业务也开始陆续探索海外市场。就在11月,大众点评在迪拜举办了2025年“必吃榜”首场海外发布会。美团副总裁毛方告诉记者,未来美团必住榜、必玩榜都会陆续出海。
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分析,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显现,美团作为上市公司,需要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增长故事,国际化成为必然选择。在李应涛看来,美团相对激进的进场方式是用补贴买时间,用补贴买运营规模,用户规模保证效率提升,以效率赢得竞争,这是美团的核心逻辑。
“长期来看,美团在海外能否打破当前竞争格局,取决于补贴退潮后,它能否提供比对手更优的服务确定性和商家赋能。”李应涛表示。
李应涛还指出了美团出海面临的挑战,“所有出海企业的第一个挑战都是本土化,包括文化差异、政策法律法规等。第二个是在当地面临的竞争,对于美团来说,在中东、东南亚,以及未来的欧洲、北美都会有各种竞争对手”。
不过他也提到,对于美团来说,市场竞争是挑战,但可能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深度本土化和组织管理的复杂度。“毕竟是跨国、跨时区、跨文化的团队管理,这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出海的必修课。如何平衡总部与当地团队之间的灵活授权,这是最大的考验。”
在迪拜街头日益增多的Keeta骑手,是美团全球化野心的具象投射。作为美团的出海先锋,Keeta在中东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一个区域的成败,更将检验美团这套经验能否在全球市场被成功复制,甚至是在全世界做到“再造一个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