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界面新闻曾独家报道,小红书开始积极布局本地生活业务,在杭州、上海、广州三地启动“小红卡”产品的内测,并面向商家展开招募。9月中旬,小红书本地生活产品“小红卡”正式上线,定位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为用户提供覆盖全国精选门店的优惠权益。
近期举办的马路生活节成为“小红卡”的重要试验场。界面新闻观察到,小红书在活动期间通过APP推广免费领卡活动,持卡用户可享受全国范围内精选门店的折扣优惠,并参与线下专属活动。同时,小红书将马路生活节的举办范围从上海扩展至杭州和广州,三地同步推广小红卡,进一步扩大用户覆盖面。
这并非小红书首次涉足本地生活交易领域。但今年下半年,随着多家互联网平台加大本地生活业务投入,掀起烧钱补贴大战,小红书选择此时推出全新业务模式,引发外界关注。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小红书内部认为,本地生活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推出小红卡的主要目标并非单纯追求GMV和交易额,而是希望通过这一形式,聚集更多本地生活创作者,提升本地生活内容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增强小红书社区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影响力。在本地生活业务上,小红书当前的首要目标仍是服务于社区生态,而非侧重于交易环节的流量转化——后者正是互联网巨头竞争的焦点。
过去几年,小红书社区规模翻倍增长,内容品类已延伸至游戏、科技等领域,但“本地吃喝玩乐”仍是其核心标签之一。无论是电商业务还是本地生活,小红书在交易层面的决策始终与社区生态紧密相关。这导致公司业务调整较为频繁,但核心逻辑始终围绕社区用户的行为和场景展开。
对于为何选择通过“小红卡”形式切入交易环节,小红书交易产品负责人、本地产品负责人莱昂在9月26日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小红书一直注重用户体验,而在本地生活业务中,仅靠平台自身无法提供完整服务,因此必须深入线下,与商家共同为用户创造体验。
明确业务方向:本地生活与社区深度结合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小红书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确定本地生活业务方向。一位小红书内部人士透露,在2024年初的调研总结中,公司明确本地生活业务不以GMV为核心导向,而是从用户体验视角设计交易产品链路。区别于传统外卖和低价团购模式,小红书的本地生活业务强调将内容与交易结合,连接精选用户与商家,激励用户参与真实交易和内容发布。
经过数轮讨论,小红书于今年6月初在内部敲定方案,结合马路生活节推出“小红卡”产品,研发周期接近3个月。莱昂在媒体交流会上透露,小红卡模式最初源于平台“挑选上海好店”的想法,通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权益,最终形成了这一卡片模式。
尽管持有小红卡可享受精选商家9折优惠,但“精选”而非“折扣”才是其核心关键词。不同于低价团购的转化逻辑,小红书希望通过小红卡模式实现精选与种草的结合。
小红卡定位为吃喝玩乐会员权益卡:基于用户讨论和口碑,小红书筛选出一批“小红卡精选商家”,持卡用户可在线下消费时享受折扣、优先参与活动报名等权益。借助马路生活节,小红书将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地验证模式可行性,未来逐步扩展至全国。
事实上,小红书此前已尝试过团购、榜单等多种本地生活业务形式。界面新闻曾报道,2021年小红书增加门店POI、酒店、民宿预定等功能,2023年上线团购业务,切入点为咖啡和茶饮店家。
一位参与该项目的小红书人士表示,内部讨论认为,用户通过小红卡消费后,平台可获得明确交易信号,结合真实交易发布的评测内容将获得流量加权,从而构建以交易驱动真实内容的本地生活社区模式。
在本地生活领域,线下推广和商家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与经历过“百团大战”的头部玩家相比,团购或许并非小红书的优势所在。一位本地生活行业人士指出,小红书在内容社区上的优势曾让许多大厂感到危机,但缺乏交易心智的加持,商家侧产品框架难以完善。小红书需要让用户在线下也能“想起”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在用户和商家两端进行筛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决营销内容对生态的影响。上述小红书人士透露,现阶段小红卡的精选商家仍由运营团队通过社区内容人工挑选,但随着模式成熟,未来将主要依靠机制和数据进行筛选。
此外,据界面新闻独家了解,小红书选择将小红卡与马路生活节结合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马路生活节已举办多年,用户参与度和商家接纳度较高;二是通过这一节日,可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小红书希望将其打造成本地生活的“双十一”。
据界面新闻观察,今年的马路生活节强化了与交易的连接,小红书也希望借此增加订单数量。不过,莱昂在媒体交流会上透露,当前小红卡的目标重点并非规模,而是通过马路生活节验证用户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度。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摄 向商家抛出橄榄枝
过去几年,小红书快速增长的用户规模已让餐饮商家看到机会,但与早已入局的头部玩家相比,小红书必须走出差异化路线。
小红卡的模式是一次全新尝试,平台也面临多重挑战。内容是小红书本地生活业务的优势之一,因此在小红卡模式中,平台将大力推动用户发布内容并进行真实体验分享。一位餐饮商家告诉界面新闻,当前餐饮商家的最大痛点在于成本和流量,新平台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商家不愿因此陷入低价微利的境地。
小红书试图通过差异化优势吸引商家加入。界面新闻发现,以上海为例,小红卡商家提供的折扣力度大多为9折。上述小红书人士表示,对商家而言,成本投入不大,只需提供折扣给用户,即可在小红书上获取流量。同时,与小红书电商业务的交易场景不同,用户侧的内容发布是丰富本地生活内容池的主力,商家无需过多内容建设,只需在线下服务好用户——这是小红书向商家抛出的橄榄枝。
小红书“小红卡”产品界面截图
小红书内部已明确方向:不强调价格战,而是通过品质和特色而非折扣来筛选精选店铺。
尽管此次本地生活尝试与社区紧密结合,但业务发展目标仍离不开商业化。在巨头激烈竞争、不惜烧钱补贴的背景下,小红书内部希望该业务走得更为稳健。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从长远角度看,小红书的本地生活业务可能不会直接带来高额利润,但将作为推动商业化进程的产品,同时促进本地生活真实内容的发布。
像以往多次探索一样,小红书作为增长迅速的内容平台,始终希望找到符合平台特色、与社区相契合的交易方式。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红书惯常的“克制”尝试能否帮助其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