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600941.SH)宣布,其标志性的流量钱包功能将于2025年9月30日24:00正式停止运营。这一消息引发了用户对流量管理和电商营销新模式的广泛关注。
9月28日晚,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因产品功能优化整合需要,流量钱包服务将于指定时间下线。届时,用户通过“首页更多-服务大厅-充流量-流量钱包”路径的入口将关闭,相关功能不再可用。
根据公告,流量钱包中的虚拟流量遵循每自然季度末清零规则,这意味着用户账户中的剩余流量将在9月30日统一清零。中国移动特别提醒用户:“请务必于服务下线前登录并使用账户中的虚拟流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流量钱包是中国移动基于虚拟流量账户体系推出的创新应用,集流量管理、交易与社交功能于一体。用户可通过现金充值获得虚拟流量,单价为3元/GB。该功能支持流量红包、转赠等社交化操作,也可将流量提取至通信账户直接使用(有效期24小时)。
作为一种流量储存工具,流量钱包允许用户管理手机号码中的额外流量(不包含在套餐内)。这部分流量通常当月生效且仅当月有效,未使用的部分会在月底自动清零。不过,用户可将剩余流量转赠给亲友,实现流量资源的灵活分配。
流量钱包曾是电商领域的重要营销工具。早在201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便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类似产品。用户在淘宝、天猫购物或参与商家活动时,可获赠一定额度的流量。这些流量可像零钱一样“零存整取”,快速提取至手机号码或转赠他人,兑换成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全国流量包。
例如,在淘宝、天猫店铺中,用户通过购物满额、参与互动游戏、收藏、签到、写评价或抽奖等简单操作,即可获得5M至数千M不等的流量。这些流量通过“流量钱包”提取至手机号码后,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不受地域限制。
根据中国移动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截至6月,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数达10.05亿户,净增56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为5.99亿户,净增4691万户,渗透率达59.6%。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净增623万户。总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有线宽带、物联网卡、家庭设备、行业设备连接)达38.15亿,净增1.45亿。
8月7日晚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670亿元,同比增长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亿元,同比增长5.0%;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2.0%。
在CHBN(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业务中,HB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7.6%,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收入达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通信服务收入比33.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市场收入为2447亿元;家庭市场收入为750亿元,同比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