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龚琳娜离婚启示:体面告别,成就三次女性成长

时间:2025-09-16 17:17:35 来源:妈咪OK 作者:妈咪OK

若非近期频繁刷到龚琳娜新书发布的消息,或许很难察觉她已悄然结束婚姻大半年。翻阅其新书内容与近期访谈,能清晰感受到她早已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生活。

她曾说:"别怕,破碎之后,可以重塑;离别之后,还能绽放。"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许多人对人生转折的认知。

在云南大理经历地震时,邻居们惊慌逃生,她却淡定地抱了床被子躺在草坪上。地壳的震动在她眼中竟如按摩般惬意,唯一牵挂的是"歌还没有唱完"。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如今的她,不工作时就打太极、教邻居唱歌,傍晚去菜地拾菜做饭。用她的话说:"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自在’。"这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式生活,透着取之不尽的生命能量。



这种蜕变与离婚密切相关。当察觉婚姻如腐烂的果实,她选择在恶臭散发前主动剔除。没有狗血剧情,只有一场充满仪式感的音乐会作为告别。



离开精神伴侣老锣后,她的生命力愈发旺盛。这正体现了女性的三次成长:身体成熟、精神独立与真正觉醒。

模范夫妻的破局

在外界眼中,龚琳娜与老锣堪称偶像剧式夫妻。相遇时,龚琳娜是中国民族乐团的"国泰民安"式歌手,老锣则是痴迷中国音乐的德国音乐人。一场音乐会上,老锣直言:"你不应去唱千人一面的颂歌,要做的是听从内心,唱让自己快乐的歌。"

当时正为假唱困扰的龚琳娜,在老锣的支持下跳出体制:"要是唱歌养活不了自己,我卖葱卖蒜也能活。"两人组建"五行"乐队,老锣谱曲,龚琳娜演唱,共同创作出神曲《忐忑》。



生活中,老锣用德国式的严谨打理家务,征服丈母娘的糖醋排骨,陪伴孩子成长的耐心,以及"每晚相拥入眠"的亲密,让这段婚姻看似完美无缺。

精神断奶的觉醒

老锣不仅是伴侣,更是帮助龚琳娜实现精神独立的关键人物。从小被母亲严格管控的龚琳娜,在遇到老锣前,人生轨迹按部就班:5岁登台,12岁赴法演出,17岁考入音乐学院,毕业后加入国家队。



母亲习惯用道德绑架控制女儿,老锣则用边界感抵抗这种干预。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龚琳娜早期表演的"假大空",抢过锅铲让母亲休息,用行动帮助龚琳娜建立与母亲的清晰界限。



然而,这种精神"断奶"也埋下隐患。当龚琳娜过度依赖老锣时,又陷入了新的精神捆绑。

真正觉醒的蜕变

老锣既是伴侣,也是"人生导师"。他拒绝在音乐会上与龚琳娜牵手,拒绝为她翻译英语,逼迫她独立面对世界。这些"残忍"的拒绝,让龚琳娜意识到:"原来在国内拥有自信,但到了外面的环境里自己什么都不是。"



疫情期间,独自在中国的龚琳娜开始补全生活的B面。当收到老锣的分手信:"我爱你,但我不是你的。"她经历了痛苦与思考,最终明白:"谁说一定要白头到老才是幸福的,自己过去的二十年也很幸福。"



如今,她如愿"自歌自舞"。唱《水调歌头》时是苏轼,唱《金箍棒》时是孙悟空,更有一首歌唱的是自己:"梦中我变成了自由的鸟,听风轻轻、轻轻、松松、松松地,摇着我的发梢......"



龚琳娜的故事最动人之处,在于她将离别经营得如此得体浪漫。她写道:"爱从我这里开始,怨恨也要在我这里终结。"分离不是怨恨,成长无需后悔。

人到中年,离合悲欢渐成必修课。龚琳娜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是学会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这篇文章,写给每一个正在经历变化、或害怕面对离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