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何为真正的大女主?深度解析影视剧中的女性成长叙事

时间:2025-10-23 21:15:53 来源:创作者_1473753701899 作者:创作者_1473753701899

"大女主"概念自2016年豆瓣用户"穿山甲"在《科普向:普通小言、女主戏和大女主的区别》一文中提出后,逐渐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类型。该文以《何以笙箫默》代表普通言情,《女医明妃传》代表女主戏,《甄嬛传》《芈月传》代表大女主戏,明确指出真正的大女主应聚焦女性成长史,而非单纯爱情叙事。这一界定为后续创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后宫·甄嬛传》被认为是大女主戏的代表

2011年后,大女主概念出现明显泛化现象。《陆贞传奇》《芈月传》《燕云台》等数十部剧集均以"大女主"为营销卖点,其中《斛珠夫人》《如懿传》《梦华录》等作品直接将女主姓名嵌入剧名。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催生出六种典型叙事模式:

一、六大主流叙事模式解析

  1. 历史宫斗型(《甄嬛传》《锦绣未央》)
    出身高贵的女主陷入宫廷斗争,凭借智慧与多位男性权贵的助力,最终登上权力巅峰。这类作品常呈现"所有男性爱我,所有女性害我"的极端设定。
  2. 重生复仇型(《墨雨云间》《度华年》)
    女主经历悲惨前世后重生,利用记忆优势经商致富或掌握权力,在男性角色的支持下完成复仇,实现事业爱情双丰收。
  3. 言情创业型(《国色芳华》《梦华录》)
    家道中落的女主通过技艺创业,获得男主的权势庇护,最终化解危机并收获爱情。短剧《好一个乖乖女》也属此类。
  4. 职场奋斗型(《风吹半夏》《装腔启示录》)
    小人物出身的女主凭借能力在职场崛起,与男主形成势均力敌的关系,共同成长中实现价值。
  5. 玄幻双强型(《长歌行》《长相思》)
    天赋异禀的女主背负政治使命,与立场对立的男主经历矛盾后归隐山林,形成"双强"设定。
  6. 科幻生存型(《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新人女主在异世界通过掌握规则绝境求生,最终建立新秩序,全程无爱情线。

左:《梦华录》双洁设定争议 右:《国色芳华》假结婚情节

二、伪大女主的四大陷阱

当前创作中存在显著概念偏差:

  1. 事业线装饰化
    女主事业发展缺乏内在逻辑,危机时刻总依赖男主解决。如《国色芳华》通过假结婚化解危机,本质仍是"小娇妻"叙事。
  2. 成功过程简化
    刻意标榜道德完美,削减人物复杂性。如《梦华录》强行加入"双洁"设定,与赵盼儿的风尘经历形成矛盾。
  3. 性别置换极端化
    《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女尊文简单反转性别权力,未真正解决两性平等问题。
  4. 命运让渡问题
    《长相思》女主在四段感情中持续妥协,丧失爱情自主性,成为政治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左:《传闻中的陈芊芊》女尊设定 右:《长相思》感情线争议

三、真正大女主的三大特征

  1. 主体性确立
    如《玫瑰的故事》改编版,黄亦玫在婚姻育儿中探索自我价值,最终宣告"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突破原著的男性依赖。
  2. 复杂性呈现
    《风吹半夏》影视剧将原著中许半夏的污染滩涂行为转嫁给配角,削弱了女性资本积累的真实性。真正大女主应直面权力获取的复杂手段。
  3. 成长性突破
    《出走的决心》通过两代女性命运循环,揭示女性实现价值的现实困境。外婆为母亲牺牲自由,母亲又为女儿重复轨迹,展现真实生存状态。

左:《玫瑰的故事》自我成长主题 右:《风吹半夏》角色改编争议

四、现象背后的文化逻辑

大女主流行反映四重社会需求:

  1. 女性经济地位提升催生对强大人设的期待
  2.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爽感机制满足心理逃避需求
  3. 新媒介赋予女性自我书写的表达权利
  4. 商业资本对热点题材的集中开发

当前创作中,真正关注中老年女性与婚姻困境的作品仍显不足。短剧市场虽存在《家里家外》等优质作品,但大量娇妻叙事仍在传播物化女性的价值观。相较而言,大女主题材至少在推动女性独立方向上具有积极意义。


上:《家里家外》重组家庭叙事 下:《好一个乖乖女》抗争性主角

(作者系上海网络作协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在职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