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台独”分子逃亡潮:移民海外难掩分裂本质

时间:2025-10-23 20:05:35 来源:冰点历史 作者:冰点历史

近期,台湾《联合报》与“中时新闻网”同步披露,多位长期在岛内鼓吹“本土意识”的前政界人士及其家属,已通过投资移民或绕道东南亚“中转”的方式,秘密完成向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西海岸的资产转移与移民手续。部分人员甚至采用购买黄金、名画及虚拟货币等手段规避资金监管,这一系列操作彻底撕破了“台独”势力虚张声势的伪装,暴露出其分裂立场背后的深层恐慌。



岛内民间对“台独”政客逃亡行为的愤怒持续升级。多个县市的民间团体自发组织抗议活动,在民进党党部外举着“要统一不要逃亡”“权贵跑路,百姓买单”等标语静坐示威。台湾《中国时报》2025年第三季度民调显示,68%的受访民众认为“台独”政客的逃亡行为构成“背叛”,仅有12%表示理解,这一数据较上半年激增15个百分点。这种民意转向与“台独”政客的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一面将子女送往美国接受教育、转移资产至欧洲,一面却要求普通民众为其政治冒险“买单”。

军事领域的动向同样值得关注。台湾《菱传媒》数月前披露,台军内部爆发系统性退伍申请潮,从基层连长到少将级军官均卷入其中。部分有望晋升中将的少将选择提前退役,直言“不愿成为赖清德的炮灰”。数据显示,2024年台军志愿役人数降至15.3万人,创2018年以来新低,而赔钱提前退伍的军士官人数暴增至1565人,较2020年增长近四倍。



台军某装甲旅退役士官在匿名采访中坦言:“上层天天喊‘抗中保台’,却把家人送到美国,我们普通士兵凭什么拿命去填他们的政治窟窿?”不少受访的台湾青年民众直言“一旦战争爆发,不会选择上战场”。这种集体逃离现象,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军演形成鲜明对比——当“台独”势力试图以“以武拒统”制造假象时,台军内部却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分裂路线的不认同。

针对“台独”分子的逃亡企图,大陆已构建多层次打击体系。2025年6月,大陆官方通报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家族的制裁,其关联企业兆亿有限公司通过虚构跨境服务费、虚增成本等手段,每年向境外转移资金约2000万元,并在杭州、苏州等地持有15套豪宅。调查显示,沈伯洋之子在香港设立洗钱中转站,将大陆利润通过离岸架构转移至日本冲绳的度假村项目,估值达22亿新台币。这种“商业掩护政治”的模式,凸显部分“台独”势力试图通过经济手段为逃亡铺路的深层意图。



2025年9月,外交部对日本参议员石平(本名石平太郎)实施冻结资产、禁止入境等制裁,因其长期支持“台独”并否认南京大屠杀。在司法层面,大陆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及《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对潜逃海外的“台独”顽固分子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2024年8月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可通过国际条约或外交途径送达法律文书,即使嫌疑人缺席审判,其违法所得仍可强制收缴。这种“虽远必究”的机制,与2025年6月广州警方悬赏通缉20名“资通电军”成员、10月11日厦门警方悬赏征集“心战大队”18名成员的行动形成呼应,构成对分裂势力的全方位威慑。



当前,“台独”势力的逃亡潮更折射出国际社会对分裂行径的系统性排斥。尽管欧盟在2025年10月7日试图曲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声称该决议“仅涉及代表权转换”,但这一立场遭到中国外交部严正驳斥,且意大利等欧盟成员国明确表态“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与南非、新加坡等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的教训同样发人深省:台当局前“总统府”资政彭明敏在《逃亡》一书中披露,其1970年持变造护照逃离台湾时,虽一度试图寻求国际支持,最终却因“台独”立场的非法性沦为政治弃子。这种“逃亡即失败”的轨迹,恰是所有分裂分子的必然结局。



从历史上的分裂势力到如今的“台独”分子,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如国台办多次强调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都将被碾碎在民族复兴的车轮之下。“台独”分子的逃亡潮,不过是分裂幻象破灭前的最后挣扎。

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绝不会被任何势力阻挡,这既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逻辑,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在法律之网与民意洪流的双重裹挟下,那些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跳梁小丑,终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