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摩市场近期迎来一场“地震”。小牛最新推出的FX风速款电摩,以惊人的销售数据和颠覆性的产品力,重新定义了4000元价位电摩的价值标准。
5小时全渠道销售额突破6830万元,抖音、天猫、京东、快手四大平台同时登顶销冠,14252台的销量让同行措手不及。这场“闪电战”背后,是小牛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当前两轮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但消费者需求已悄然转变。年轻人追求的不再是“能跑就行”,而是推背感、速度与科技感的综合体验。电摩凭借性能优势,正成为市场新宠。
政策层面,2025年12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过渡期即将结束,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重量和电机功率作出严格限制。然而,通勤族的效率需求、外卖骑手的时效压力以及年轻人对科技感的追求,共同推动了电摩市场的爆发。
作为智能电摩领域的先行者,小牛FX风速款以4299元的价格,搭载3000W电机,极速达80km/h,车架采用装甲级强化设计,直接将高端配置下放至主流价位。

FX风速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性能越级,价格屠夫”。其搭载的3000W大功率电机,峰值功率达4680W,是同价位车型普遍使用的1500W电机的两倍以上。开启Boost模式后,极速可达80km/h,红绿灯起步仅需4.7秒,带来“平民超跑”般的推背感。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份原本属于万元级车型的性能配置,如今被小牛压至4299元。这一价格策略不仅打破了“高性能=高价格”的行业潜规则,更被业内称为“电摩市场的价格屠夫”。
储物空间方面,FX风速款同样表现优异。巨无霸脚踏电池舱与行李箱级座桶的组合,使其储物能力比同级车型高出约39%,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外卖配送,都能轻松应对。

小牛并未因追求性能而忽视安全。FX风速款的车架经过全方位装甲级强化,主梁管壁厚增至4mm,边管加粗1mm,并新增6处强化点和尾部横梁,形成“四纵五横厚三角”的稳定结构。经过百万次震动测试,车架抗扭刚度提升74.8%,小牛甚至为其提供终身质保。
制动系统方面,FX风速款配备前220mm、后200mm大尺寸碟刹与对向四活塞卡钳,为高速行驶提供双重安全保障。用户无需在速度与安全之间妥协。

FX风速款的另一大突破在于智能体验的普及。其首次在4000元价位标配全尺寸TFT彩屏,支持车规级AI全屏导航、自定义壁纸和音效。这些功能以往仅见于高端车型,如今成为入门级标配。
小牛此举直接挑战了行业“智能功能=溢价借口”的潜规则,让科技感真正服务于大众用户。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对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策略表现出极高热情。

对比同级别竞品,FX风速款的优势显而易见。与极核AE4顶配版(7399元)相比,FX风速款在电机功率(3000W vs 1600W)和极速(80km/h vs 70km/h)上全面超越;面对台铃、黑骑士等同价位外卖车型,FX风速款同样在性能上形成碾压。
这种“用中杯价格,提供超大杯性能”的策略,使FX风速款成为典型的“偏科生”:要速度给3000W大电机,要颜值给机甲风设计,要智能给TFT大屏。次要配置果断砍掉,将资金集中在核心性能上。
小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得益于其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通过规模化采购、产线优化和工艺升级,小牛成功将高端配置的成本大幅降低。

FX风速款的成功并非偶然。政策收紧导致产品供给结构变化,而消费者对性能、速度和储物空间的需求持续存在,共同推动了电摩市场的崛起。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国内电摩销量已达213.94万辆。
小牛的快速反应使其抢占市场先机。在多数品牌仍在观望时,小牛已通过FX风速款完成用户心智占领,既给予市场缓冲期,又确立了自身领先地位。
消费者理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参数对比、配置拆解和性价比计算成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品牌故事的影响力逐渐减弱。FX风速款的热销,正是产品力战胜营销话术的典型案例。

FX风速款的推出,与十年前小牛N1的横空出世形成呼应。2015年,小牛N1凭借锂电池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和汽车级设计,开创了“智能电动车”新品类,证明了消费者愿意为更好体验买单。
如今,市场环境已发生巨变。小牛的打法也从“讲智能故事”转向“回归产品力竞争”。FX风速款的登场,标志着小牛从“搅局者”向“定局者”的转变。

N1是用高端配置撑起高端价格,挖掘增量市场;FX风速款则是用更高配置杀入主流价位,直接颠覆现有规则。其意义不在于销量数字,而在于重新定义了“4000元电摩的价值标准”。
新国标落地前夜,电摩市场急需价值标杆。小牛的主动担当,有助于避免行业陷入低质低价竞争,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12月1日新国标实施日期的临近,两轮出行行业即将迈入新阶段。小牛通过FX风速款,不仅展现了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的决心。
这款产品不仅是市场参与者,更是新标准的制定者。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唯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持续创造价值的品牌,才能赢得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