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蛋
优酷热播剧《入青云》近期热度破万,却因“宝宝仙侠”标签引发争议。这部本应展现仙门苍生、飞升问道的作品,被观众吐槽“像在看小学生社团活动”,剧情沦为“穿古装谈恋爱”的青春偶像剧。豆瓣网友一针见血指出:“画面精致但毫无质感,剧情冲突像过家家。”
所谓“没质感”,并非制作粗糙,而是情绪空洞——大场面不够恢弘,打戏轻飘飘,仙门修行沦为课堂小游戏。对比《凡人修仙传》《莲花楼》等世界观厚重的作品,《入青云》的叙事层次显得单薄幼稚。
2025年古偶市场集体陷入“低龄陷阱”:演员年轻化、剧情甜腻化,连叙事逻辑都被简化成“哄小孩”模式。那些承载观众幻想的仙侠世界,正被“幼化”浪潮吞噬。
当神话性、浪漫性、史诗感全线退化,只剩糖分超标的恋爱故事,这真的是观众想要的吗?

《入青云》的争议折射出整个古偶市场的创作困境。该剧由优酷出品,侯明昊与卢昱晓的高颜值组合本应带来惊喜,但实际呈现却令人失望:仙气全靠造型支撑,剧情逻辑漏洞百出。

角色能力设定与情节严重脱节:女主为躲避圆房放火,男主硬生生灭火一夜。这种违背修仙者基本能力的设计,直接削弱观众代入感。
剧情推进简单粗暴:青云大会上女主仅凭“爱慕”解释拜礼流程,男女主互动陷入“勾引→试探→失败→换姿势再勾引”的循环。权谋线同样流于表面,号称“从罪奴爬起的狠人”的男主,谋略表现还不如小区下棋大爷。

微博剧评人直言:“所谓‘阴郁算计’连权谋剧的门槛都够不上。”这种创作倾向并非个例,而是成为行业通病。
从《宴遇永安》到多部女将军题材剧,古偶市场全面“低龄化”:穿越女主靠撒娇化解职场冲突,女将军上阵三集后专注恋爱,权谋线沦为甜宠背景板。

每当作品被批“低幼化”,总有人甩锅“观众年轻化”。但骨朵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37部古装剧上线,真正热播的仅5部。市场扩张与质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真正引爆讨论的作品,如《藏海传》《折腰》,均精准瞄准80、90后观众。年轻群体同样渴望成熟叙事、历史质感与真实矛盾冲突,“颜值+CP”并非唯一需求。

创作端惰性才是根源:行业迷信“甜宠安全牌”,导致大量IP被强行加糖。今年多个题材扎堆出炉,均以恋爱线为卖点,这种功利性改编加速了古偶剧的“幼化”进程。
年轻创作者虽意识到问题,但商业层面趋于保守,形成“甜宠优先、世界观次之”的恶性循环。剧本会重点讨论CP打造而非世界观构建,将古偶矮化为快消情感产品。

好在并非所有作品都被“幼化”裹挟。腾讯视频《折腰》将创作重心转向情感拉扯,从家族世仇到被迫联姻,每一步情感演进都扎实有力,成功塑造极具说服力的CP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成功同样在于叙事厚度:将家族剧框架与现实情感结合,探讨财产争夺、女性觉醒等社会议题,角色均有成长弧光与行为动机。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尊重观众智商”:世界观扎实、冲突真实多样、价值表达有深度。当创作方跳出“纯爱=爆款”的路径依赖,古偶剧依然能焕发生命力。

商业层面,优质古装剧虽难集集引爆热搜,但能留住观众、产生长期讨论。当观众心智与审美不断成长,“宝宝仙侠”的轻浮泡影终将破灭,“成人古偶”的厚重质感才是未来方向。
别再“幼化”古偶了。观众需要的是被打动,而非被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