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对华态度突变,主动寻求对话背后有何考量?

时间:2025-10-24 13:03:47 来源:潋滟晴方DAY 作者:潋滟晴方DAY

近期,日本政坛的焦点无疑集中在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身上。作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她的上任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高市早苗所迎来的第一波反应,并非预期中的热烈祝贺,而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冷场,尤其是中国的反应备受瞩目。

自高市早苗当选以来,日本媒体纷纷猜测,北京是否会按照惯例发出贺电。毕竟,在过去几任日本首相如菅义伟、岸田文雄及石破茂当选后,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祝贺。中日两国互为重要邻国,这种外交礼节上的互动,几乎已成为一种“规矩”。但此次,中方却迟迟未有动作,高市早苗等待数日,仍未收到那封“例行公事”的贺电。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北京是否遗忘”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出面回应,称中方已“根据外交惯例作出适当安排”。这句话虽简短,但“适当安排”背后的含义却耐人寻味。中方不仅传递了态度,还强调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这无疑是在给高市早苗上了一堂“入门课”,明确底线。

高市早苗的政治标签鲜明:右翼、反华、修宪派。她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鼓吹与美国“协防台岛”。这些言论在中方看来,是对中国主权和历史的挑战。因此,中方此次保持克制、按“惯例处理”,已是一种清晰的信号。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中方的冷淡态度,高市早苗的立场迅速转变。据日媒披露,她将在施政演说中称中国为“重要邻国”,并表示希望通过首脑会谈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与她以往强硬、动辄提及“对抗中国”的口气截然不同,高市早苗的“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那么,她为何会突然转向?原因并不复杂。政治上,高市早苗虽为右翼代表,但其上台基础并不稳固。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组成的执政联盟纯属“临时拼凑”,利益分配一旦出现问题,联盟随时可能崩盘。因此,高市早苗的“首相宝座”远非表面那般稳固。

经济上,日本的压力更大。政府债务已超GDP的250%,通胀、物价上涨、工资停滞、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压得日本喘不过气。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年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等支柱产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要稳物价、保就业,没有对华合作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在现实压力面前,高市早苗必须做出姿态。



然而,这套套路中方早已见过。日本历任首相上台初期,大多会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但真正落实到行动时,又会因国内政治、美国压力、意识形态等原因迅速回到原来的路线。更何况,日本仍深陷日美同盟的框架中。高市早苗上台后,一方面要兑现对美国的承诺,提高防卫费至GDP的2%,继续推行安保三文件的修订计划;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经贸问题上稍微“独立”一点,避免被特朗普政府在关税和产业政策上“牵着鼻子走”。

但美国可不一定愿意她“搞平衡”。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强调“美国优先”,在外交上施压盟友的手段将更直接。如果他认为日本在对华问题上“不够坚定”,高市早苗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敲打的对象”。从这个角度看,她现在的“对华示好”,其实也是在向美国释放信号:我想当一个“独立的盟友”,而非“唯命是从的附庸”。这既是试探,也是博弈。

但无论如何,高市早苗要想真正改善中日关系,光靠几句“希望对话”的表态还远远不够。中方提出的四点要求——恪守四个政治文件、信守历史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政治基础——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底线。尤其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中方的态度一贯明确。你想改善关系,那就得先改掉过去那些挑衅性的立场;你想要合作,那就得拿出实际行动。



毕竟,外交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更不是靠贺电定调的。真正决定中日关系走向的,是政策、是行动、是态度。如果高市早苗真想摆脱“短命内阁”的命运,那她必须学会面对现实。日本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市场,地区稳定也离不开中方合作。想在东亚当“搅局者”,最终只会被局势反噬;想当“桥梁”,才有可能赢得长期利益。说到底,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日本要往哪走。而中国,不急着给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