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滑动手机屏幕,系统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给我推送了关于‘大女主’的推文。难道我的浏览记录已经被打上了这个标签?天知道,这三个字在我心里引发的不是共鸣,而是深深的抵触。
为了避免这种推送成为常态,我决定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明确表达我对‘大女主’这一概念的厌恶。首先声明,我的反感并非源于嫉妒(尽管可能有人会误以为我是其中一员,但请允许我强调,我只是我,独一无二)。真正让我感到可悲的,是‘大女主’这一剧本背后隐藏的男权视角,它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陷阱,专为女性设计,看似光鲜,实则束缚。
为何如此说?让我们细细品味影视剧中的‘大女主’形象。她们往往被描绘成杀伐果断、比男人更狠的角色,在男性制定的游戏规则中,玩得比他们更出色,最终登上金字塔尖,占据曾经只属于男人的位置。这时,掌声响起,人们赞叹:‘看,她成功了!’
在此,我想澄清一点:我并非反对女性追求权力、金钱或地位。恰恰相反,如果你内心渴望这些,那就勇敢地去追求,无需羞耻。但关键在于,不要被‘女强人就该冷酷无情、不近人情’的男性叙事所束缚,陷入刻板印象的泥潭。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赢,温柔地、携手团队地赢,而不必非要将自己活成一个‘女版霸道总裁’,一个男人的翻版。真正的成功,不应是复制他人的模式,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让我分享一个让我深思的故事。毕业十多年后,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年那些憋着一股劲,非要活成‘大女主’模样的同学,如今脸上却写满了焦虑。她们时刻紧绷,生怕走错一步,就跌下那条被主流世界设定好的‘精英轨道’。
相反,那些当年看起来‘佛系’、不争不抢的‘小女配’,如今却活得舒展又自在。她们想明白了,自己不想要那份被主流世界裹挟的‘成功’,于是真的放下了,不再去追求。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同学,她放弃了在深圳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转而去澳大利亚做网球教练。要知道,她可是法学院毕业的,这样的职业选择,无疑是对常规的挑战。但和她聊天时,我能感受到她从心底里透出的满足感,那是装不出来的。
她没有成为别人眼里的‘大女主’,没有站在聚光灯下,甚至在世俗的评价体系里,她都不算‘成功’。但她实现了精神自由,撕掉了别人给的剧本,不再去演那个被安排好的角色。
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去‘赢’,而是为了去‘活’。我们何必非要把自己塞进那一条窄窄的赛道里,去争一个别人定义好的输赢呢?
你说,那种活在别人剧本里的‘大女主’,和一个活出自己人生的‘小女配’,到底谁更精彩?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