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极光月狐数据研究院
2025年初至今,我国短剧市场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国备案微短剧数量稳步攀升。据广电总局最新数据,2025年8月,我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共278部、9,037集。尽管同比略有下滑,但与1月相比仍实现了68部的增长。从题材分布来看,都市与传奇类短剧仍是主流,而古代穿越剧则成为越来越多制作方的首选。
那么,当下短剧市场究竟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头部短剧平台在扶持政策与分账模式上又进行了哪些创新与调整?
一、地方政策加速落地,短剧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地方卫视的播出安排到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各省市正积极布局短剧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我国卫视频道共播出了75部微短剧,其中首播剧达到63部,同比增加52部。微短剧已成为地方卫视提升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政策持续落地,为短剧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南宁市近日推出了多项扶持短剧发展的措施,包括营收达标奖励、活动举办补贴等;保定则启动了2025下半年“50部来保拍”计划,并落地了IP共创计划;横店影视城更是改造了近千个微短剧专属场景,拍摄周期延长成为常态化。
此外,国家层面也给予了短剧产业高度关注。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专门提及了“跟着微短剧去运动”创作计划,将短剧纳入体育推广的创新形式。可以预见,“短剧+”将赋能更多行业,地方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将持续升温。
二、红果短剧平台加速吸纳新剧,扶持机制成效显著
红果免费短剧作为行业移动端的头部平台,其影响力持续扩大。据极光月狐数据显示,2025年8月,红果短剧月均DAU达到2,835.7万人,月用户使用总时长超过11.1亿小时(人均使用时长已超过75分钟)。
“拉新剧、促精品”成为红果年初至今的重要战略。1月,红果上线了“果燃计划”,优化了合作分账模式;3月,成品剧分账单月突破5亿,扶持计划初显成效;4月激励政策再升级,单剧保本提升至5~12万元,并实施了“全生命周期分账”;6月红果发布了“掘金计划”,预算数亿元扶持新剧;8月,红果针对自制剧本合作方推出了限时激励,剧本评价体系和保底稿费均进行了优化。截至8月底,已有至少27家剧本工作室加入了红果自制8月剧本新政策的合作名单。丰富的激励政策吸引了大量新剧进入平台,用户留存率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红果拉新且重留存的打法成效显著。据极光月狐数据显示,2025年8月,红果平台重度用户数量占比整体用户已超过14.2%,相较年初增长了4.1个百分点。结合抖音主阵地的导流(短剧切片、剧宣曝光)以及番茄小说的IP联动,红果短剧已形成了完整的内容流量生态,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三、漫剧兴起,AI加速赋能创作全流程
从行业趋势来看,“动画剧、漫剧”正成为短剧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B站于上半年发力动画短剧,Q1动画短剧类内容单月流水已超千万,季度环比增速超过140%;同时,其于6月推出了“觉醒计划”,面向UP主、MCN机构及动画短剧制作公司提供覆盖30%至100%的内容制作成本支持,并给予最高达80%的分成比例。
另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持续赋能,更多企业加大投入、布局漫画短剧领域。例如,时刻互动推出了首部AI漫剧《金榜题名之我靠系统大展宏图》,灵矩则推出了《末日堡垒》等。当下,诸如“巨日禄”等AI创作平台已可实现自行调整漫剧画风,以保证内容的高饱和度并实现更加鲜明的画面风格。
同时,酱油文化推出了大量漫画短剧,其中包括《跨界祖师爷》等。其短剧由于特殊的画风已在抖音形成了“酱油风”并广泛传播。整体来看,AI创作漫画短剧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发行流程。随着画风的持续丰富与多样化,漫画短剧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