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位每日敲木鱼、念佛号,在镜头前总是一身灰袍、不苟言笑的少林方丈,最终竟被查出拥有多艘私人游艇和欧洲庄园?他,就是释永信,曾经的“少林寺当家人”,也是首位在世界商业论坛上讲述佛法的和尚。
然而,2025年夏天,一纸调查通报将释永信推向了命运的深渊。说实话,没人相信一个月工资仅700块的和尚会拥有如此庞大的全球资产版图。但事实,就是如此令人震惊。
那个13岁进少林的少年,只想活下来
1965年,安徽颍上,刘应成(释永信原名)出生时身体虚弱。父母唯一的愿望就是他能活下来。13岁那年,这个瘦弱的孩子被送上了嵩山,成为了少林寺最小的行者。那时的少林寺,游客稀少,只有几间瓦房、几位老和尚和一口永远喝不清的井。释永信拜在行正长老门下,扫地、挑水、打坐、念经,尽管冬天脚上冻疮一片,夏天盘腿坐久了腿都麻得站不起来,但他从不喊苦,也不逃。
那时,他只是想多活几年。没人能想到,这个低头不语的小和尚,几十年后会让少林寺变成一个商业帝国。
他把少林寺,变成了“佛教迪士尼”
1987年,行正圆寂,22岁的释永信临危受命,成为了寺里最年轻的“掌门”。他搞慈善、办杂志、拉投资,还建了少林寺的第一个红十字会。2001年,他上线了官网;2008年,开了淘宝店。香火不够,他就卖文创;游客不来,他就办功夫表演。有人说他疯了,可就是这个“疯和尚”,把年年吃咸菜的庙门,变成了每年收入过亿的大景区。他自己也成了“CEO方丈”,西装穿得比袈裟还顺,讲英语比讲经还流利。
他常说:“佛法不离世间觉。”但也有人私下说:“他是第一位拿MBA的和尚,也是第一位把庙运营得像跨国集团的人。”那时候,外人看的是热闹,寺里的人看的是门道。他站在中间,左右为难,但依旧走得飞快。
2015年,第一场风暴来了
那一年,有人实名举报他私生活混乱、奢靡堕落,还有不清不楚的地产背景。新闻一出,全网哗然。可他只在镜头前说了八个字:“清净无为,无愧于心。”之后,风头过去,香客照来,门票照收,他还出国讲禅,演讲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慢慢也就不再提。
有人说:“佛门的事,外人不懂。”也有人嘀咕:“有钱的庙,谁敢查。”直到2025年7月27日,一纸官方通报彻底改写了一切。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消息: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联合调查。
一天后,中国佛教协会撤销了他的戒牒,正式除名。再两天,官网页面被清空。短短72小时,从“天下第一方丈”到“查无此人”。
账户、别墅、豪宅,还有18家公司
调查结果出来后,炸锅的不只是微博,还有庙门口的香客。瑞士、新加坡、开曼、美国——多个境外账户,数十亿存款。私人游艇、欧洲庄园、美国豪宅,东南亚还有别墅一排。网友调侃:“烧香烧成了别人的游泳池。”更炸裂的是,18家关联公司,70%的寺庙收入,最后都流入了个人控制的账户。甚至还有DNA鉴定,证实他和多名女性有“非常关系”。
寺里人开始收拾残局:功德碑盖了布,方丈室上了锁,混日子的和尚也被清走了大半。一个小沙弥低声说:“以前寺里太吵了,现在终于能听见念经声了。”可没人知道,释永信交代的那些“操作”,让调查人员一时语塞。有人感慨:“他比外面的老板还懂资本运作。”
是的,他确实有才华,也确实带火了少林。但那些本该属于寺庙的善款,最终变成了私人飞机的油钱。
真正危险的,不是破戒,而是迷了心
释永信年轻时写过一句话:“动身不动心,事繁心不乱。”可最后,他也没能稳住那个“心”。信仰,本该是灯塔。但如果握得太紧,也会变成通往权力的梯子。
他确实改变了少林寺的命运,但也用自己的方式,让人重新怀疑了“佛门清净”这四个字。说到底,寺门是开的,心门却乱了。真正的修行,不在庙里,也不在账户里,而在能否抵住诱惑、守住最初那一念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