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亿港元,买下亚洲楼王;13亿估值,坐拥山顶云海。这本是香港楼市的一段传奇故事,如今却因一桩惊天丑闻而蒙上阴影。
谁能想到,这栋豪宅的主人,竟是柬埔寨臭名昭著的“电诈狂魔”陈志。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荒诞。
这个初中未毕业、曾在柬埔寨赌场端茶倒水的小马仔,凭借“杀猪盘”和人口贩卖,构建了一个百亿级的犯罪帝国。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将香港作为洗钱的“安全屋”,逍遥法外近十年。在此期间,他一边在柬埔寨开设“现代奴隶营”,一边在北京、上海开设光鲜亮丽的展厅,甚至荣获“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被福州侨联、山西商务厅视为招商贵宾。
故事始于2016年香港楼市的一场震动。当年12月,山顶超级豪宅Mount Nicholson的一号屋王以10.8亿港元成交,仅税款就高达3.24亿,刷新了亚洲最贵洋房的纪录。然而,买家登记的是一家名为“巨胜控股”的离岸公司,签字者却是住在东涌公屋的中年男子周幼强。这一矛盾的组合引发了无数猜测,直到八年后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这栋豪宅的真正主人正是陈志。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陈志的后续操作。2017年3月,刚购下别墅的陈志立即将其抵押,借得6亿港元,但不到两个月便全额还清;一年后,他故技重施,再次抵押借款后五个月便火速赎楼。这种“快借快还”的异常操作在顶级豪宅市场中闻所未闻,实则是为了向市场展示其“资金干净且充足”,为黑钱披上合法外衣。

尝到甜头的陈志在2018年再次出手,豪掷25亿港元从恒基手中买下尖沙咀金巴利道68号整栋甲级商厦,如今该楼估值已飙升至30亿。与此同时,他在香港疯狂布局,注册多家用途不明的空壳公司,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将洗钱网络编织得密不透风。其中一家名为“致浩达”的工程公司,上市仅一年便被陈志全盘收购,管理层被集体替换,业务突然从建筑转向奢侈品销售——这一转变显然是为了利用奢侈品定价模糊的特点,通过虚假合同洗白黑钱。

陈志的黑钱全部来自柬埔寨的10个封闭电诈园区。这些被他包装成“科技园区”的地方,实则是高墙铁丝网围起来的“人间地狱”。上万名受害者被“高薪招聘”诱骗至此,护照被没收后成为失去自由的劳工,每天被迫工作16小时,使用7.6万个虚假社交账号进行“杀猪盘”诈骗。“完不成指标就电击、关小黑屋,管理层给监工的指令就是‘不打死就行’。”一位侥幸逃脱的受害者回忆时仍浑身发抖,园区里的哭声从早到晚不断。
依靠这些血泪钱,陈志的生活奢侈至极:购买湾流G650私人飞机、收藏毕加索名画、在新加坡购置豪华游艇、在伦敦肯辛顿区一口气囤下19处豪宅,光市中心一栋办公楼就价值1亿英镑。更令人愤怒的是,他还在国内疯狂打造“正面人设”。2021至2022年,他连续获得“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某官媒还称赞他“勇担公民责任”;2024年5月,距离东窗事发仅5个月,他的公司还斩获了“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白金奖”。

这场持续九年的骗局最终因一场内斗而败露。2025年5月,太子集团前财务因分赃不均,带着整个集团的数据库叛逃美国,并直接交出了陈志比特币钱包的密钥。要知道,陈志的洗钱手法极其隐蔽,利用区块链“喷洒-漏斗”技术将黑钱分散到数百个钱包再聚合,之前一直无人能抓到实锤。拿到密钥后,美英立刻联手行动,于10月14日同步制裁,冻结所有资产,纽约联邦法院以电信诈骗、贿赂等多项罪名起诉他,一旦定罪最高可判40年。
然而,令人窝火的是,陈志早已闻风而逃,至今下落不明。有消息称他还藏在东南亚某个角落操控残余的诈骗网络。更讽刺的是,面对铁证如山,柬埔寨反腐委员会居然称“缺乏证据”,迟迟不表态——毕竟陈志多年来每年给当地高官上供数百万美元,还攀上了前首相洪森父子,甚至被国王授予“公爵”称号,背后的保护伞盘根错节。

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是香港的监管漏洞。从2016年买别墅到2025年被制裁,近十年时间里,陈志的操作堪称明目张胆:用公屋住户当名义董事、频繁抵押豪宅、控股上市公司跨界经营,但香港的银行、律所、房产中介却无一人追问资金来源。本该严防死守的反洗钱防线,成了形同虚设的摆设,让香港楼市沦为黑色资本的“美容院”。
如今,陈志在港的百亿资产面临冻结,那栋曾象征“财富神话”的10亿楼王,成了他洗钱的铁证。但那些被诈骗的受害者,有的倾家荡产,有的家破人亡,他们的损失却很难追回。这场闹剧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那些顶着“富豪”光环、拿遍各种奖项的企业家,背后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而所谓的“自由市场”,更不能成为纵容犯罪的温床。

截至目前,陈志仍在逃,他的残余势力是否被彻底清除仍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场用血泪堆砌的财富骗局,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