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德国外长访华遭冷处理:外交失礼引发中德关系紧张

时间:2025-10-28 13:32:40 来源:南宫一二 作者:南宫一二



近日,德国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德外长瓦德富尔将推迟访华行程。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德国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更导致德国总理莫茨任内的首次访华计划被迫取消。德国外交部将此归咎于中方未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媒体普遍认为,瓦德富尔此前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才是导致此次出访被中国冷处理的关键原因。

德国政治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指出瓦德富尔必须为自己的不当言论负全责。他们强调,德国在对华政策上应继续扮演中立者、聆听者的角色,而非成为一个不逊的说教者。德国媒体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瓦德富尔的言论无异于一场灾难性外交事件,其后果完全是他自食其果、咎由自取。

瓦德富尔何许人也?

瓦德富尔,这位现年62岁的德国外交官,今年5月刚刚当选为德国外交部长,负责外交、国防和对外安全策略等工作。然而,他上台后便以强硬姿态示人,多次表示要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同时对中国在欧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采取强硬立场,甚至支持美国对华提高关税。可以说,瓦德富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华派。

瓦德富尔的成功当选,也从侧面反映出德国右翼政治势力的抬头趋势。他的对华言论不仅代表个人立场,更代表着他身后盘根错节的德国政治反动势力。然而,中国历来保持着和德国的正常外交往来。今年7月,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德国时,曾与瓦德富尔会面并共同会见记者。王毅明确表示,中方赞赏德国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相信德国会像中国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为实现完全统一作出的努力。

然而,瓦德富尔却并未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外交成果。就在德国宣布他取消访华行程前夕,瓦德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台海问题时大放厥词。他声称,德国政府虽然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将自行决定该政策立场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特别强调德国不支持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这一言论无疑是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

一番话击碎德国产业梦

面对瓦德富尔的挑衅,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予以反击。10月24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回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中原则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也是唯一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这一回应无疑是对瓦德富尔的严厉警告,表明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德国媒体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瓦德富尔的言论不仅损害了中德关系,更击碎了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梦想。原本,陪同瓦德富尔访华的代表团成员名单早已确认,其中包括德国汽车工业和稀土进口商的代表。他们计划借此机会考察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规划下一个10年的发展策略。同时,还计划与中国就稀土矿产的出口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项目进行磋商。然而,瓦德富尔的几句话却让这一切希望化为泡影。

中国震怒,德国危机

当前,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芯片严重供应不足的冲击。由于中国暂停对稀土矿产和技术的出口,直接导致了大众、沃尔沃等欧洲汽车生产商因芯片短缺而不得不暂停部分生产线的生产。大众集团甚至发出警告,称因稀土短缺和芯片产能严重不足,将不得不关闭数条汽车生产线,甚至可能关闭部分工厂。这一消息无疑给德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希表示,德国正与欧盟委员会就此事与中国政府保持联系,并已主动联系中国商务部,希望恢复芯片出口。然而,瓦德富尔在访华前试图打出“台湾牌”向中国施压的做法,显然低估了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原则性。这种“既要资源又踩红线”的做法,在外交上难以奏效。

德国《焦点》周刊评论称,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但更明智的策略应是向中国学习,而非惩罚。毕竟,中德两国的发展历程一向以稳健和务实而著称,双方皆将彼此视为值得信赖、恪守承诺的友好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德国大众、博世、拜耳等知名企业均属于第一批踏进中国国土的外资企业,充分享受到了中国市场巨变而带来的丰厚红利和回报。

结语:

回顾中德两国的发展历程,双方应该更加积极深入地发展外交和经贸等方面的关系,持续保持经济上共赢、政治上互利的相处方式。德国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东西分裂的阵痛,更应该站在中国的一边,慎重对待台海问题。瓦德富尔的祸从口出,直接导致了德国对华经济和外交策略的被动,这是不得当也不可取的。他的不当言论,将为中德两国的正常交流制造出新的障碍,而这个他自己挖出来的坑,还需要更多的德国百姓去填平。

关注国际动态,看清世界背后的真相,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