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方面刚以法律手段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并托管其股份,英国便紧随其后举起了“抢夺”的旗帜。当地时间10月26日,英国《电讯报》披露,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爵士等资深政客正呼吁政府“强制剥离”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芯片工厂,理由依旧是所谓的“国家安全风险”。他们一会儿声称担心企业机密被盗,一会儿又忧虑芯片供应被切断,给安世半导体扣上了莫须有的帽子。

这些政客口中的“强制剥离”,实质上就是逼迫中企交出工厂所有权。与荷兰“强抢”相比,英国唯一多出的“体面”,不过是给出了一个“低价贱卖”的选项。然而,他们盯上的这处工厂并非小作坊,2024年营收高达1.92亿英镑,是英国本土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更令人警惕的是,这并非英国首次对安世半导体下手。2021年,安世半导体斥巨资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威尔士纽波特晶圆厂(NWF),不仅投入资金升级设备,还扩充了人员规模。然而,2023年英国政府却依据《国家安全和投资法》进行追溯审查,硬逼着将工厂以1.77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Vishay公司,整个过程中,英国政府从未拿出任何“安全威胁”的实质性证据。
这波操作并非孤立的“安全审查”,其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算计。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每年供应全球汽车芯片超过千亿颗,欧洲车企的新能源生产线几乎都离不开其产品。当前,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半导体产业又难以追赶中美,于是便想通过“抢夺”来走捷径。荷兰9月底刚援引《商品供应法》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甚至指派外籍董事掌控决策权,其本质就是剥夺中资的控制权。而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美国的影子。荷兰法院文件证实,美方早已要求荷兰“换掉中国籍CEO”以换取制裁豁免。英国此次起哄,无非是想蹭这波“分赃”,借着“去风险”的幌子抢夺现成的产业资产。
接下来的走向,风险着实不小。英国2025年刚修订了《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专门将半导体设为独立审查行业。中资参与的交易有32%会受到深入审查,这一比例甚至高于美国投资者。而且,哪怕是12.8%的小股投资,只要被认定有“实质影响”,就可能遭到干预。目前,虽然英国政府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2023年抢夺威尔士工厂时,最初也是政客呼吁,最终照样强制执行。更为要命的是,荷兰的操作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福特的芯片库存只剩21天,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也面临停工危机。如果英国再把曼彻斯特工厂抢了,欧洲汽车业的芯片荒将直接演变成“停产潮”。
不过,中方并未坐以待毙。安世半导体早已对英国2023年的剥离令提起上诉。荷兰冻结资产后,中国商务部立刻禁止安世中国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外交部也明确表态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并非个案,而是欧洲借着“规则”搞“新殖民”——自己没本事留住产业,就用政治手段抢夺别人的投资成果。
这种“抢来的优势”真的能长久吗?中方又该如何反制才更为有效呢?
信息来源:
- 腾讯新闻 2023年11月9日 《【荷兰】英国施压荷中芯片制造商出售工厂》
- 网易新闻 2025年10月15日 《荷兰冻结中国海外资产的背后》
- 芯智讯 2023年11月9日 《被迫出售NWF股权,安世半导体与Vishay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