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荷兰政府近期在中荷半导体产业争端中再次上演“甩锅”戏码,在强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后,不仅未就其行政干预行为道歉,反而反指中国意图掏空其产业。面对荷兰的强词夺理,中方明确表态将奉陪到底,而这场争端已演变为关乎欧盟产业存亡的博弈——欧洲汽车工业正面临60天内全面停产的严峻危机。
这场拉锯战的本质,早已超越中荷双边矛盾,成为中美博弈背景下欧盟战略选择的试金石。
荷兰二次甩锅:从行政干预到舆论攻势
据路透社10月27日报道,荷兰政府为9月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行为寻找新借口,声称此举是为防止中国拆解欧洲业务并将生产转移至中国。更荒谬的是,荷方竟提出将安世管理层改组为“荷兰-中国结构”的解决方案,试图在舆论层面塑造“受害者”形象。

安世半导体大楼
安世半导体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已发展为欧洲实力最强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其发展不仅为中企创造价值,更为荷兰带来可观税收。然而在中美博弈关键期,荷兰政府援引1952年从未启用的法律,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干预:要求安世自9月30日起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及人员结构,暂停中方委派CEO职务,并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面对质疑,荷兰政府大肆宣扬“国家安全考量”与“供应链安全保障”,其经济事务部更以“维护供应链稳定”为由干预企业运营。但荷兰法院庭审文件显示,美国曾明确要求“替换”安世半导体中国籍领导层,荷方始终未提供任何技术泄露证据。

图为忙碌的工作人员
面对荷兰的反复挑衅,中方早已明确立场:坚决反对荷兰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若荷方继续执迷不悟,中方将奉陪到底。
产业危机倒计时:60天内欧盟或遭重创
安世半导体争端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远超预期。其东莞工厂掌握70%产能,自国庆长假后限制出货后,全球汽车供应链遭遇“地震”,欧洲车企首当其冲。

图为阿斯麦公司大楼
据分析,欧洲107家龙头企业中86%从安世中国基地采购芯片,美日车企同样受波及。稀土供应紧张与芯片短缺的双重打击,已对欧洲汽车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德国、法国及欧盟委员会虽放话将采取反制措施,但面对产业停摆风险,欧盟内部已显慌乱。
丰田公司高层警告称:“中方具备在60天内致使整个汽车产业陷入停滞的能力。”这一论断并非危言耸听——欧洲车企稀土库存仅够支撑60天生产,若供应链持续受阻,全面停产将不可避免。

图为汽车生产线
战略抉择时刻:欧盟何去何从?
当前欧盟正陷入战略困境: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却屡屡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从安世半导体争端到稀土供应危机,欧盟的每一次“站队”都反噬自身产业。正如观察者网评论指出,欧盟若继续盲目跟随美国对华施压,最终将重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覆辙。

德国、法国及欧盟委员会相继通过媒体渠道发表强硬言论,声称将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这场争端已不仅是商业纠纷,而是关乎欧盟产业生存的战略博弈。在60天产业危机倒计时下,欧盟需重新审视对华政策——是继续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还是选择务实合作维护自身利益?答案将决定欧洲工业的未来。
信息来源:《还不悔改?荷兰继续甩锅,“中方想掏空我们”》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