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特朗普言论引热议:法国二战贡献与五常席位之争

时间:2025-10-31 10:50:26 来源:我心纵横天地间 作者:我心纵横天地间

近日,特朗普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他直言二战胜利与法国的关联并不紧密,甚至质疑法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合理性。这一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毕竟法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一直备受瞩目。

回溯二战历史,法国的表现确实令人唏嘘。作为战前自诩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在战争初期便迅速崩溃,德国进攻仅一个多月,法国便选择了投降。这一举动,不仅让世界为之震惊,更让法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大打折扣。

战前的法国,军事力量看似强大,拥有3200辆坦克,远超德国的2500辆。同时,法国还斥巨资修建了长达39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意图以此抵挡德军的进攻。然而,德军并未按法国的预期行事,而是选择绕道阿登高地,轻松突破了法国的防线。那些曾经被视为固若金汤的工事,最终成了摆设,坦克或被遗弃,或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更为讽刺的是,巴黎在德军兵临城下时,几乎未做任何抵抗便投降了。埃菲尔铁塔上挂起的纳粹旗,仿佛是对法国投降的最好注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反法西斯盟国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死磕五个月,伤亡近200万人,最终成功拖住了德军的主力。中国则在国力落后的情况下,与日本鏖战14年,将上百万日军钉在东亚战场。英国虽然被轰炸得伦敦一片废墟,但依然在北非与隆美尔的德军死扛。美国则通过《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持,并亲自下场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相比之下,法国在投降后的表现更是令人诟病。维希傀儡政权不仅帮助德国管理殖民地,还配合纳粹搜捕犹太人。自由法国虽然由戴高乐领导,但在战争初期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军队。直到诺曼底登陆时,法军才勉强凑了点人马参与战斗。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虽然被视为法国最接近“参战”的时刻,但实际上法军在盟军288万兵力中只占极小部分。主力是美英加军队,飞机和舰船也几乎与法国无关。法军在这场战役中,更像是跟着打酱油的角色。

更令人尴尬的是,德国占领期间,法国的工厂还在为德军生产武器,铁路系统也在帮助运送部队。这些物资后来反过来被用于攻击盟军,法国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拖后腿”。

战后清点战绩时,法国在二战中的伤亡不到20万人,与苏联的2700万、中国的3500万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这样的“战胜国”身份,本身就充满了争议。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二战中几乎没存在感的国家,却混进了联合国五常。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法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有多大,而是沾了老底的光。法国当时拥有全球第二多的殖民地,从非洲到东南亚占了大片地盘,手里握着不少资源。美国为了制衡苏联和英国,特意将法国拉进了五常的行列。

毕竟,联合国五常的本质是“世界警察”,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来镇场子。这与二战贡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这也改变不了法国在战争中的狼狈相。连德国老兵都调侃说:“法国的抵抗还没我们国内的罢工激烈。”那些嘲笑“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段子,也并非凭空编造。

更有意思的是,法国还总爱摆着大国的架子。但在碰到历史问题时,却总是露怯。2015年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时,法国想将自己包装成抵抗领袖,结果却被美英媒体翻出了投降档案,尴尬得不行。

对比俄罗斯为北方四岛跟日本硬刚的底气,法国在提及二战贡献时显然缺乏底气。毕竟,44天投降的记录太过扎眼。特朗普敢说这话,就是吃准了法国在二战里没干货可晒。所谓的五常席位,说白了就是战后大国博弈的红利,与法国自己的战斗力和贡献压根不挂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