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因一系列‘跑男’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第一天跑到境外,到后续可能面临的飞行限制,罗永浩的每一步行动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这一事件不仅让罗永浩从普通的媒体人形象中脱颖而出,更让他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以往,我们提及罗永浩,总会将他与罗振宇、马前卒等媒体人相提并论。然而,随着此次‘跑男’事件的发酵,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身份。罗永浩的这一系列举动,显然超出了传统媒体人的范畴。
跑得如此之快,绝非媒体人应有的素质。媒体人的职责在于引发话题、做出评价、报道新闻或倡导价值。即便需要快速行动,其目的也应是为了制造更大的新闻效应,而非单纯的奔跑。
罗永浩为何而跑,关注此事的人心中或许都有数。但他并非老板,毕竟没有哪个老板会一直欠债还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以普遍的尊称,称呼他为罗永浩先生。
罗永浩的这一举动,与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一边是商人逃离,另一边也是商人撤离。他的逃离,我们或许能够理解,但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不想过多探讨他收到了什么消息而选择逃离,也不想对边疆自治区企业的奇怪做法发表评论。因为这些事情,与罗永浩本人的遭遇相比,都显得不够荒诞。
罗永浩在网络上一直以‘黑嘴’形象示人,怼人十几年,甚至将自己的名声与电子产品圈的孙笑川相提并论。然而,他从未选择逃离。但这次,仅仅因为吐槽了一句预制菜,他却选择了跑路。
这种荒诞性,让人不禁想起《我不是药神》中的情节:卖假药的卖了一辈子假药,啥事没有;做了一次好事,却人搞没了。罗永浩的遭遇,同样充满了荒诞色彩。当别人指责你是网络黑社会时,你最好真的是;而罗永浩,却因为一句吐槽,被贴上了网络黑嘴的标签。
这一下,生意场就和政治对上了。就像美国说你有核弹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前段时间,英国对境内的反移民势力重拳出击,但背后的马斯克却安然无恙。这再次印证了那个道理:当别人说你是境外势力时,你最好真的是。
做恶人还是做跑男,从来不是问题。因为做了恶人,就不会选择跑路。但问题是,是做一秒钟的英雄,还是做一辈子的懦夫。罗永浩在成为恶人的道路上从未退缩,但这次,他的一句吐槽却让他面临了做英雄还是懦夫的选择。
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但命和健康却是自己的。只要留得青山在,自然不怕没柴烧。罗永浩的这次选择,或许正是出于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