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 陈丽华
一部《沉默的荣耀》,让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对台隐蔽战线的英烈们走进大众视野。剧中,魏晨饰演的聂曦作为吴石将军(于和伟饰)的副官兼学生,以“东海情报小组”成员的身份英勇就义。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魏晨坦言从原型人物身上感受到跨越时空的能量:“这种力量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能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魏晨在《沉默的荣耀》中饰演聂曦
当被问及塑造聂曦的核心特质时,魏晨指出:“这个角色身处隐蔽战线,既是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又是背负家庭责任的丈夫。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我通过东海情报小组的史实和老照片寻找突破口。”他特别提到刑场照片中英烈们炽热坚毅的眼神:“即便面对死亡,他们依然带着微笑,这种对希望的执着让我震撼。”
剧中聂曦的台词“老师,若您不同意我随行台湾,我愿游泳横渡海峡”深刻展现其尊师重道与家国情怀的矛盾。魏晨解释道:“他既要对夫人隐瞒真相,又要为统一大业说谎,这种挣扎让角色更加立体。”拍摄过程中,于和伟、吴越等前辈的指导帮助他逐步完善人物塑造。
在细节处理上,魏晨将聂曦设计为“紧绷的弓”:“与吴石将军的沉稳不同,他随时准备爆发,但始终克制情绪。”这种矛盾感在胜利时刻尤为明显:“看到老师时他会不自觉微笑,传递着‘我们必胜’的信念。”导演强调“真情流露”的表演理念,让魏晨在肢体语言与微表情中融入真实情感。
对于吴石“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魏晨解读道:“聂曦本可留在福州等待解放,但他选择追随老师。这种超越趋利避害本能的抉择,正是原型人物最打动我的地方。”他对比正面战场题材,指出隐蔽战线作品更注重内心戏:“剧中通过吴石被捕后红肿的眼睛、聂曦见妻子时遮掩伤痕等细节,留给观众想象空间。”
乡愁成为贯穿全剧的情感主线:小钱妹妹冒死游回大陆、吴石赠送老战友驴肉火烧等情节,让历史人物更具人性温度。魏晨感慨:“即便知晓结局,观众仍被这些滚烫的故事吸引,因为原型人物的能量跨越时空,至今仍在共振。”
当被问及“同频共振”对当代人的启示时,魏晨认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源于真实情感的传递。观众从角色中获取能量,就像我通过创作给自己充电。看完剧后觉得月光更亮、河水更静,正是这种共鸣的体现。”
作为歌手与演员的双重身份,魏晨分享了创作感悟:“歌手表达自我,演员塑造他人。参演厚重历史题材后回归音乐,让我能用更纯粹的方式传递情感。”这种跨界经历反哺他的艺术创作,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
谈及选角标准,魏晨强调情感共鸣:“剧本必须打动我,否则无法共情。”他偏好现实主义题材:“真实故事自带根基,让表演敢于做减法。虚构角色容易刻意煽情,而真实改编只需真诚还原。”对于未来规划,他表示将继续深耕此类作品:“由心而选的角色,才值得全力以赴。”
面对外界评价,魏晨保持清醒:“好评与批评都是成长养分。比起追求肯定,拍摄中的不足与进步空间更重要。”他鼓励观众:“生活中找准目标,从过程汲取经验。坚持积累的每颗‘子弹’,终将助力实现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