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结束釜山会晤后,于一场长篇采访中主动提及中美关系,尤其聚焦于两国此前激烈交锋时的场景。他亲口承认,中国送来的反制清单曾让他‘有些失去理智’,这一表述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在采访中,特朗普回顾中美关税战爆发初期的对抗,直言双方行为‘或许已经有些失去理智’。尽管作为交锋参与者,他并无资格对中国行为评头论足,但作为美国总统,他代表美方承认了行动的非理性特征。这一表态耐人寻味,尤其考虑到关税战正是由他主动挑起。
事实上,特朗普的非理性特点在关税战初期便已暴露。中国反制清单送达后,他的应对举措更像是‘恼羞成怒’下的‘赌气式’决定,而非深思熟虑的计划。这种情绪化反应,进一步印证了外界对其决策风格的质疑。

特朗普的反思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关税战升级,他不得不承认高额对华关税‘无法持续’,最终选择与中方重启谈判。这一转变,既是对现实压力的妥协,也隐含着对华释放缓和信号的意图。尽管他试图将责任部分归咎于中方,称‘错不完全在美方’,但美国国内对其前后矛盾的对华政策早已争议不断。
在中美会晤结束后,特朗普对达成的协议表示‘非常满意’,并强调需维护当前关系。这种表态,既是对‘赢学’形象的维护,也是对美国国内质疑的回应。通过承认‘失去理智’,他试图在给中方‘交代’的同时,平息国内争议。

尽管特朗普承认‘失去理智’,但他对关税的重视丝毫未减。在采访中,他直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关税’,既展现了对这一工具的偏爱,也暗示中美在该领域的博弈将持续。吉隆坡会谈成果中,美方虽取消部分关税并暂停‘对等关税’一年,但特朗普的言论表明,他未必彻底放弃挑事念头。
中方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强调‘听其言,观其行’,评估美方行为是否有利于中美关系。事实上,特朗普的关注点远不止关税。在稀土领域,他启动‘紧急计划’试图摆脱对中国依赖;在芯片领域,他禁止美企向中国出售最先进技术,甚至限制其他国家获取。这些举措显示,他正试图在关键领域抓取主动权。

特朗普的反思与缓和信号,并非源于真正认识到错误,而是中国反制措施的效果显现。中方明确表示,对美政府不会抱有任何幻想。若美方再次动歪心思,中方将毫不犹豫用行动让其认清现实。在稀土、芯片等领域的博弈中,中方已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中美接触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远未到放松时刻。与美国打交道,需始终保持警惕。特朗普的表态或许能带来短期缓和,但长期来看,中美在关键领域的竞争仍将持续。中方将继续以坚定立场维护自身利益,确保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