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非职业演员与大明星同台:谁的表现更出彩?

时间:2025-11-04 20:53:17 来源:虹膜 作者:虹膜

作者:Richard Brody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The New Yorker
(2021年3月5日)

在电影表演领域,非职业演员与职业演员的选角方式同样丰富多样。无论是作为引人注目的新人(如《面孔》中的琳恩·卡林),还是成为纪实风格的典型化身(如《流放者》的全体演员),亦或是成为极度去戏剧化的表演载体(如罗伯特·布列松作品中的演员),非职业演员总能以独特方式诠释角色。


《流放者》剧照

当非职业演员与电影明星共同试镜时,往往能产生特殊的戏剧张力。这种组合的颠覆性存在,以及他们在表演技术和经验上的天然匮乏,恰恰创造出导演自默片时代就追求的独特质感。这种特质在赵婷执导的《无依之地》中尤为显著——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与实景现场遇到的非专业人士共同演绎,碰撞出令人惊艳的表演能量。

更早的典范可追溯至罗伯托·罗西里尼1950年的《火山边缘之恋》。这部由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影片,大胆启用斯特隆波岛真实居民参与演出。银幕上专业演员与素人的互动关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


《火山边缘之恋》剧照

罗西里尼在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已初显新现实主义风格。这部讲述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不仅启用新星安娜·马尼亚尼和喜剧演员阿尔多·法布里齐,更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战争时期的拍摄紧张感与戏剧即时性,将全体演员推向强烈的戏剧焦点。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剧照

罗西里尼在后续作品《战火》和《德意志零年》中持续探索这种模式。这些二战题材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戏剧效果与历史主题深度融合,对战后意大利和德国的描绘更显真实。当褒曼这位顶级影星主动寻求合作时,导演在《火山边缘之恋》中采取了更激进的手法——非职业演员的选角本身即构成故事核心。

影片中,褒曼饰演的立陶宛难民卡琳,在难民营中展现出超越其他女性的魅力与活力。她与现实中的渔夫马里奥·维塔莱饰演的安东尼奥,在铁丝网隔开的营地间展开爱情。当签证申请被拒后,卡琳被迫接受求婚前往斯特隆波岛,却陷入难以抚慰的痛苦之中。


卡琳与安东尼奥的相遇

这个地理环境恶劣的岛屿上,破旧房屋与贫困居民构成压抑背景。年轻人渴望逃离,留守者(包括许多返乡老人)则笃信宗教。卡琳身上残留的欧洲都市雅致,与这种环境形成尖锐对立。当地非职业演员扮演的岛民,在镜头前显得笨拙紧张,他们的自然流露与明星的表演形成强烈反差。


斯特隆波岛的居民

卡琳的逃离计划背后,隐藏着战争期间的婚外情秘密(对方可能是德国占领者)。在痛苦中,她试图在新环境中寻找幸福,却不断遭遇挫折。她与「坏女人」交往,引诱教区牧师(由编剧伦佐·切萨纳饰演),还与其他渔夫调情。安东尼奥虽忠诚却粗暴专横,当婚姻成为流言蜚语主题时,甚至对卡琳施暴。


卡琳与岛民的冲突

岛民们对变化漠不关心,爱说闲话且评头论足。但罗西里尼通过纪录片手法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渔民们默默划船的场景,卡琳目睹的英勇而危险的日常奋斗,以及劳动歌曲中的生命力量。火山爆发的灾难场景,更将死亡的存在转化为精神考验。


火山爆发的震撼场景

影片后段角色关系发生逆转——斯特隆波岛的生活揭示了卡琳的错误观念,褒曼的明星气质在岛民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这种视角转换与《无依之地》形成对比:麦克多蒙德饰演的弗恩从始至终与游牧者产生共情,而《火山边缘之恋》中,无论是卡琳还是褒曼(乃至罗西里尼),都未能真正理解当地人的困境。


明星与素人的戏剧冲突

罗西里尼通过精确的影像语言,将纪实观察转化为舞台故事,从无剧本事件中提炼戏剧冲突。生活与梦想的碰撞、明星与岛民的冲突,最终熔铸成影片炙热而不稳定的情感核心。导演不掩饰制作方法与现实,反而将其置于前景,构建出宏大的社会精神图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