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陈志被多国查封资产背后:财富与贪婪的真相

时间:2025-11-05 02:56:54 来源:伢伢复盘 作者:伢伢复盘

这周五,新加坡官方发布消息,称已查封柬埔寨所谓“杀猪盘帝国”老板陈志在该国的所有资产。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毕竟涉及的资产规模庞大且性质特殊。

此次查封的资产包括6处房产、多个银行账户和证券,还依法没收了1艘游艇、11辆汽车以及数量众多的名酒,总价值粗略估算约人民币10亿元。如此巨额的资产,让人不禁对陈志的财富积累方式产生好奇。


实际上,新加坡并非首个对陈志资产采取行动的国家。此前,英国已查封了他的19处房产和1栋商业大厦;韩国冻结了他在四家银行的存款;他在香港拥有的价值30亿的写字楼以及一栋价值10亿港币的楼王,也都被贴上了封条。

其中,香港那栋位于山顶聂歌信山道的房子尤为引人注目。购买时,其成交价和税金均打破了亚洲洋房交易记录。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签字买方居住的竟是东涌的公屋,这一情况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仅如此,陈志在台湾的资产也未能幸免,他购置的11间豪宅大多集中在台北大安区的和平大苑。该小区最知名的业主当属周天王,周天王出道15年后才在此买下顶层复式作为婚房,总价1亿多港币,但这与陈志“批发式”扫货的规模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若将目光放得更远,美国也没收了陈志价值150亿美金的比特币。对比之下,韩国三星李家,三代人历经87年,将生意拓展至全球140多个国家,横跨100多个行业,全家身价才170亿美金。这一对比,更凸显出陈志被没收资产规模的惊人,也让人不禁质疑其财富来源的合法性。

但说实话,我并不想深入撰写关于他的内容。即便对他有所耳闻,也知道他曾在新加坡居住,至今仍有一个老婆带着孩子在此生活,只是不清楚这位老婆是否与他有合法婚姻关系。目前公开信息显示,他有5个孩子的母亲,均为内地网红妹子。这些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浑身上下似乎只有一颗拜金的心是真实的,其余方面或许都经过了“包装”。


这些女人或许彼此知晓对方的存在,却都幻想自己是被偏爱的那一个,于是纷纷较劲。有的夸赞陈志“身高165但财商伟岸”,还称每月能得到一千万;有的则炫耀自己随便一只手表就价值一千万,100米长的鱼缸里养的竟是鳄鱼而非观赏鱼;还有的晒出6架飞机、价值700万的钢琴以及500万买的架子床。这些天价物品不仅让我们普通人开了眼界,也让执法部门留意到,接下来就看她们是否需要退还非法所得以及能退还多少了。

我对撰写关于陈志的内容缺乏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初次看到他的照片时,我便直觉他并非真正的老板,只是马仔而已。虽然难以确切形容“马仔相”,但他大头大脸、憨态可掬的模样,一看便知不是能最终拿主意的人,就像佩慈家的波仔。


从面相学角度来看,过分幼态的长相往往难以驾驭大富贵,真正能稳稳守住财富的,必定是成熟稳重之人。不信的话,看看宝岛十大富豪的面相便可知一二。


既然陈志并非真正的老板,只是被推到前台的“皮手套”,那么深入挖掘他的故事又有何意义呢?他不过是福建连江一个初二便辍学的小网管,通过做游戏私服赚到第一桶金后,因害怕被抓而逃往柬埔寨,随后一路打点,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渐在东南亚“崭露头角”。

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过不少各省的老板,其中浙江老板和福建老板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浙江老板无论从事何种生意、规模大小,都普遍勤奋节俭、低调务实。像马老师那样喜欢公开露面讲话的并不多见,大多数浙江老板都选择闷声发财。

他们虽然精打细算,但更注重把钱花在刀刃上,既不浪费也绝不吝啬。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宁肯自己吃亏,也要保持和气,堪称全国商人中最为讲诚信的群体之一。我有许多浙江的客户家长,双方口头谈妥事情后便开始执行,活都干完了才想起合同还未签订。

当我询问他们为何不提醒我时,他们总是笑着说:“反正也没几个钱,你还能跑了不成?前期我一毛钱没付,你都积极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心里有数。”


相比之下,福建老板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确实具备很强的经济头脑和抱团交际能力,但或许是过早踏入社会,技能和学历未能跟上,导致不少人言行之间存在出入,说话可信度不高。因此,与他们打交道时,我往往只能听一半信一半。比如,有人说自己是卖茶叶的,实际可能是从事不法勾当;声称搞直播的,没准是在进行电信诈骗。为了避免陷入困境,我都会先进行背景调查。

说来奇怪,福建老板中十个有八个会与我讨价还价,动辄要求服务费打八折。还有的嫌国际学校学费太贵,让我去跟学校沟通,声称家庭生活困难,希望学费能便宜些。这让我感到十分无奈,若真上不起学,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教育途径,如此行为实在让我觉得难堪。


在此,分享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福建老板的故事。其一,一位朋友介绍的学生家长,表示想在圣淘沙等富贵地段租大别墅,询问我是否有熟悉的经纪人。我恰好认识一位专门从事该领域业务的人,便介绍给了她。此后,我便未再过问此事。

过了一段时间,我询问经纪人事情进展如何。对方无奈地表示,客户一开始预算很高,对房子要求也极为苛刻。大热天,经纪人开车载着她和老乡朋友看了三天房,少说也有几十套,但她始终没有满意的,原因是想要环境好且价格便宜的房子。

既然追求便宜,为何一开始非要看昂贵的房子呢?好不容易看上一套,她竟将租金砍掉20%,还要求房东全包一切费用。房东表示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后,她十分生气,认为是经纪人不会办事。

一天后,她告知经纪人无需再帮她找房,声称老乡已帮她找好了大平层。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惑,一开始她不是非别墅不住吗?为何突然改变主意?既然有如此厉害的老乡,为何还要白白浪费经纪人三天时间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老乡悄悄委托其他经纪人帮忙找房子时,我的朋友也得知了此事。行业圈子小,信息互通有无,那位经纪人也知道她占用了别人三天时间,便表示若她通过自己成交,愿意从劳务费中分一部分给朋友。

结果如何呢?她老乡同样白白浪费了这位经纪人两天时间。当看到心仪的房子,并打听到屋主也是福建人后,她直接绕过经纪人与屋主签约,以此省下全部中介费。听到这番操作,我震惊不已,赶紧约出被坑惨的经纪人吃饭道歉。我感到十分难为情,毕竟是在不了解对方品行的情况下随意介绍,长此以往,必将透支自己的信用。从那以后,我只有在确认对方靠谱时才会进行介绍,绝不轻易开口,因为人情不能滥用。

有趣的是,这位跳单的家长事后对此事只字未提,只是夸我人不错,要给我介绍客户。她介绍了三四波老乡,均被我婉拒。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靠谱的人身边往往都是不靠谱的人,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另一件事发生在几年前,当时福建老板在新加坡买房十分高调,一买就是好几套,且多为全款购买,许多卖房者都愿意为他们服务。我了解到,有位老板在某新楼盘下单多套房子,让经纪人和其上级兴奋不已,忙前忙后提供服务。

然而,这位老板却向他们索要返佣,且比例高得几乎让经纪人白干。他的理由是在这里购买了这么多房子,相当于变相打广告,以后会有更多人找他购买。我不清楚所谓返佣是否违规,反正经纪人与公司商量后表示可以支付,但需先扣除税点。

因为账面上这笔佣金即为经纪人所收,来年报税时无法躲避,且需缴纳不少税款。总不能白忙活一场还倒贴税钱吧?但这位买家不同意,认为经纪人可以想办法不交税,还质疑扣除比例过高。总之,双方未能谈拢,闹得不愉快。


后来,这位经纪人不知是举报还是自首,总之将事情闹到了官方那里。因为他确实感到十分憋屈。不知此事是否算是一种预兆,不久后,福建帮喜钱案便大规模爆发,那些高调购买的房子后来均被没收。


以上两个故事均为真实发生,我发誓绝非开地图炮,也并非否定所有福建人。相反,我认为大部分福建人都是优秀的,南洋许多有名望的老板祖籍也都在福建。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特定地区近年来新出现的所谓富豪,行为举止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就像这两位,既然有租别墅的预算,为何舍不得支付找房费用;既然有购买多套新加坡公寓的实力,为何还惦记着售楼人员的佣金?人家的辛苦和时间同样宝贵,赚取佣金也是理所应当。你耍赖不想支付,除了证明自身缺乏品行外,也注定无法发大财。

这种既富又穷的老板,归根结底还是读书太少、眼界狭窄。由于未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无法涉足有门槛的行业,能接触到的要么是灰色产业,要么是上不了台面的行业。即便通过偏门发家致富,财富量级大幅提升,思维却仍停留在穷人阶段,占不到便宜便觉得吃亏,即便捞取再多财富,也舍不得给别人留下分毫。


就像这位陈老板,通过电信诈骗积累起巨额财富后仍不满足,还将触手伸向更远的地方,涉足韩国盘、欧美盘,最终被美国一锅端,理由是“让259名美国人受骗,总金额1800万美元”。你一天进账都能达到3000万美金,却还要割洋人的1800万,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呢?

西方国家的民众本就储蓄率低,花的多是信用卡透支的钱,你将他们诈骗一空,让政府如何应对?原本不想写关于他的内容,结果却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多读书、走正道。

走正道意味着无论做什么事,根基都较为牢固。再通过多读书提升认知,道路便会越走越宽;反之,若一开始就走偏门,还不及时改正,甚至越界行事,最终只能落得悲惨下场。

你见过有百年以上的黑道家族吗?我从未见过,大多撑不过三五年便在黑吃黑的斗争中覆灭,吃完还能留下个好名声——“替天行道”。


转载请联系伢伢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