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作品如同遗落的珍珠,虽光芒内敛却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依依向北风》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性刻画,在众多剧集中脱颖而出,却遗憾地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与认可。面对因祸得福的王潇,面对痛失爱人的俞乐山,以及被道德绑架的盛雪竹,这些角色仿佛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复杂灵魂的缩影,让人在观剧之余,不禁陷入深思。

与许多先苦后甜或正邪分明的传统电视剧不同,《依依向北风》在前半部分便以一种近乎窒息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与某些现象级年代剧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在这个时代里,即便是俞乐山、盛雪竹这样的“好人”,也难以让人产生简单的同情或代入感。这种设定,无疑是对观众观剧习惯的一次大胆挑战,也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或许是因为观众过于习惯“爽剧”的节奏,或许是因为市场上经纬分明的电视剧太多,当《依依向北风》中的反派与正面角色一同融入灰色维度,当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角色时,这种无处发泄的郁闷与愤恨,便转化为了对电视剧本身的不满。然而,在我看来,这正是《依依向北风》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让我们在对与错之间反复横跳,体验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如果《依依向北风》不是一部在中央八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在单一平台播放的网络剧,或许它会因为观众群体的相对单一,而成为一部口碑与评价不错的小众佳作。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前期宣传或推荐时,无论是官方还是自媒体,都赋予了《依依向北风》太多的期待与重担,而这些期待与重担,往往并非一部电视剧所能承受之重。

当我看到“CCTV电视剧”账号对《依依向北风》几乎没有任何推荐,当我看到《依依向北风》自己的账号只能转发“CCTV电视剧”的内容时,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连亲娘都不待见”。这种待遇,无疑是对《依依向北风》的一种忽视与冷落,也让人不禁思考:是因为剧中没有足够知名的明星?还是因为没有所谓的“鲜肉”“小花”为其引流吸睛?又或是因为剧中讲到的故事内容过于敏感,无法写出推荐文案?

无论原因何在,当一部在“CCTV 8”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竟然被一部在“CCTV 1”播出的电视剧压到彻底消失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导致此剧口碑不佳的核心原因,或许并非故事本身不好这么简单。平心而论,在笔者有限的观剧历史与体验中,《依依向北风》即便整体比不上那些席卷全国的现象级电视剧,却也未必从整体制作水准上弱于某些名不副实的所谓热播剧。特别是在人性刻画这方面,《依依向北风》有着极为深刻的刻画,即便这只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也依旧无法撼动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

特别是当我看到王潇因为瘫痪而成功道德绑架盛雪竹,当我看到盛雪竹为了不想带着愧疚过一辈子而做出选择,当俞乐山再一次痛失心爱之人时,那种面对王潇明知对方不爱自己,却依旧强行将盛雪竹留在自己身边时的愤恨,让我再次想起了俞乐山替乔正君背下曲芳菲这口黑锅时的无处发泄。这种情感的共鸣与冲击,或许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或许这样的故事才是艺术的真谛,即便它再不符合逻辑,也足以让人从中品味出某些现实中我们不敢也不愿面对的东西。当官运亨通的乔正君毫无愧疚地面对俞乐山,当重新站起来的王潇死乞赖脸地吻向盛雪竹时,藏在知识与文化背后的东西跃然纸上,藏在道貌岸然背后的东西呼之欲出。这些细节与情感的刻画,让《依依向北风》成为了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也许是剧中的人与事正在映照出现实,也许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书写自己。《依依向北风》中的主人公俞乐山,在笔者眼中像极了连亲娘都不待见的《依依向北风》。你再好,也架不住人家有正确的观点;你再好,也架不住人家有基数庞大的粉丝群;你再好,也架不住人家有亲娘的力排众议和鼎力支持。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便《依依向北风》故事讲得再好,终究还是像俞乐的感情一样,落得个籍籍无名、昙花一现。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