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欧洲高福利真相:四天工作制背后的经济支撑与挑战

时间:2025-11-05 19:23:31 来源:百科密码 作者:百科密码

冰岛早已率先推行四天工作制,法国则以1.5公斤重的劳动法闻名,但欧洲在信息工业领域却明显落后于中美。那么,支撑欧洲高福利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这种好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呢?



欧洲人的神仙日子

说到欧洲人的生活,确实让不少人羡慕不已。2021年,冰岛成为全球首个全国推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的国家。经过四年的试验,他们发现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比利时紧随其后,于2022年也实施了全国性的四天工作制。比利时总理表示,这一举措将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帮助人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

除了工作天数少,欧洲人的工资也相当可观。以德国为例,工人平均时薪达到25欧元,约合人民币200元。一天工作8小时,就能赚到1600元。按照一个月22个工作日计算,收入能达到3万5左右。即使扣除14%的个税,月薪最低也有2万以上。即便选择在家“躺平”,失业补助金每月也有4300元。如果是二孩家庭,补助金还能涨到1.8万。



法国同样不逊色。早在1970年,法国就确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到2021年,这一标准已达到1554欧元,约合人民币1.18万元。不论是在餐厅洗盘子,还是在影院卖爆米花,哪怕是临时工,工资都不能低于这个数。此外,法国还推行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员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自主性极强。他们的劳动法更是厚达1.5公斤,有3500多页,将劳动者权益保护得淋漓尽致。



高福利的“底气”

大家肯定好奇,欧洲这么好的福利,钱究竟从哪儿来?其实,过去三十年,欧洲的高福利主要依赖于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这三大支柱。

首先是俄罗斯的廉价能源。2021年之前,欧盟40%的天然气和27%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价格比国际市场低20%以上。这使得德国化工厂的乙烯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法国核电站的铀燃料补给成本比美国低12%。有了廉价能源,欧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还催生了像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这样的投资巨头。其1.4万亿美元资产中,一半以上都来自油气出口收益。



其次是美国的军事保护。在北约框架下,美国在欧洲驻军超过6万人,承担了东欧防空系统、地中海舰队巡逻等重要任务。北约要求成员国军费占GDP的2%,但法国军费才占1.5%。如果欧洲自己承担防务,单德国每年军费就得从500亿欧元涨到90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德国人每年多缴1200欧元税。省下来的这笔钱,就投入到了福利体系。比如瑞典有480天的带薪育儿假,芬兰大学生每月能领5500元生活补贴。



最后是中国的消费市场。中国可是欧洲不少企业的“提款机”。2022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7%,空客每生产三架客机就有一架卖给中国航司。瑞士手表出口量的52%流向亚洲,其中中国买家占了七成。这些利润让欧洲企业能给员工开高薪。比如宝马德国工厂工人时薪高达45欧元,是中国同行的8倍。

另外,欧洲的顶级奢侈品行业也是“吞金兽”。法国的罗曼尼康帝红酒一瓶能卖上百万,LV的一个背包轻松卖到二三十万,还经常限量发售、供不应求。2023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上,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总裁阿诺特超过马斯克成了全球首富,他的财富从2014年的335亿美元涨到了2110亿美元。



而且奢侈品还总涨价。2020年后香奈儿涨了9次,LV涨了10次。但2022年LVMH的毛利率仍高达68%,涨价反而让更多人抢购,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法国美妆品牌欧莱雅2023年营收3160亿,净利润626亿。而中国奇瑞汽车营收和它差不多,净利润却不到42亿,差距巨大。

好日子要到头?

可谁能想到,欧洲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支撑它的三大支柱正在接连摇晃。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欧洲的能源安全网被撕破。北溪管道爆炸后,德国工业电价一下子涨了400%。巴斯夫不得不关闭路德维希港的巨型化工厂,荷兰的锌冶炼厂也因为成本太高集体停产。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制造业外流规模达到2200亿欧元,其中一半流向了美国和中国。

接着是美国的战略收缩。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要求欧洲承担更多北约费用。到了拜登政府,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欧洲的新能源产业转移到美国。法国总统呼吁“欧洲战略自主”,但德国总理坦言,没有美国,欧洲连一周的防空都维持不了。



中国产业升级对欧洲冲击也不小。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3%飙到15%,光伏组件更占了新增装机量的82%。过去高端制造几乎被欧洲企业垄断,如今只能靠降价应对。比如西门子医疗的CT机三年降价25%,连空客A320客机对华报价也比2019年低了12%。

更关键的是,欧洲奢侈品行业的“认知垄断”也在逐渐被打破。很多人觉得瑞士手表精准,可现在中国制造的手表工艺早已超越它。认为法国奢侈品高贵,殊不知很多都是中国代工贴牌,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在电动化时代,意大利超跑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等大家的认知提高了,欧洲奢侈品的热度可能就会下降。



面对这些危机,欧洲也不是没行动。德国政府拿出2000亿欧元补贴企业能源成本,法国重启核反应堆建设,荷兰向亚洲出口芯片制造技术换资金。但这些举措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东欧国家想对俄强硬,西欧更关注经济稳定;南欧希望放宽债务限制,北欧却坚持财政纪律。

在欧洲,一旦动高福利这根神经,麻烦就接踵而来。2023年冬天,英国护士为加薪19%走上街头,法国铁路工人为退休改革瘫痪交通,希腊教师也集体罢课抗议教育经费削减。对很多欧洲人来说,福利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天然权利”,政策稍一收紧就可能触发社会动荡。那一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只有0.4%,失业率升到6.5%,12个成员国都爆发了罢工潮。



曾经靠外部“输血”享受高福利的欧洲,如今“输血者”陆续停止供养,它必须学会“自力更生”。这场持续三十年的“舒服日子”要结束了,欧洲接下来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