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据《北京青年报》权威消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理机构——中足联,近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集了中超、中甲、中乙各俱乐部举行了一场重要的议事大会。此次大会旨在为即将于下半年正式拉开帷幕的2026赛季各级职业联赛的准入工作做好充分预热。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了解,中足联在充分考量了当前国内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环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挑战后,计划对现有的准入规则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调整建议是:从下赛季开始,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梯队数量要求将由现行的6支、5支、4支,大幅缩减至3支、2支、1支。同时,中足联还建议不再强制性要求中超俱乐部设立女足球队。目前,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意见稿已经正式下发给了各俱乐部。
事实上,随着“金元足球”热潮的逐渐退去,国内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在投入方面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各级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大多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许多俱乐部在运营其一线队方面已经举步维艰,拖欠工资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内职业足坛的生态健康,也极大地损害了中国职业足球的公信力。由于下设多支梯队是作为强制性规定被纳入职业联赛准入规则的,因此一些青训人力资源与资金相对匮乏的俱乐部不得不通过与青训机构、学校合作或挂靠等方式,来勉强满足此类规则的要求。然而,从相应各级赛事中各俱乐部球队实力参差不齐的表现就不难看出,各梯队建制的成色其实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在2025赛季U21联赛中,就出现了不少胜负差距超过10球以上的场次,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竞赛质量。
此外,随着国家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足球青训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各类高质量的青少年序列赛事在近几年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足球青年才俊从中脱颖而出,而俱乐部梯队已经不再是人才涌现的唯一出口。
中足联此次推出的调整草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草案在“青训相关标准”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提议:超/甲/乙 梯队数量要求将从至少6/5/4支调整为至少3/2/1支不同年龄层次队伍,俱乐部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自行确定青少年梯队年龄层次;俱乐部维持球队运转和发展的经费标准中,青训投入占全年支出的比例将从15%调整为10%;俱乐部女足队伍建设将调整为倡导性标准。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中足联提出的这一调整草案内容,已经受到了俱乐部方面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