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蓬勃发展的时代,沿海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尽享发展红利;而在基建狂飙突进的当下,各城市也纷纷发力,力求跻身高铁网络,抢占交通先机。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外向内聚焦,会发现曾一度被冷落的内河航运正悄然焕发生机,人工大运河更是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增长点。
浙赣粤大运河,这条横跨浙江、江西和广东三省的宏伟水运工程,全长约1988公里,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其中,赣粤运河和浙赣运河分别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和760公里,预计总投资约3200亿元。建成后,可通航千吨级船舶,且约60%的河段位于江西境内。
这条运河是江西建设交通强省的关键项目,承载着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的重任,旨在充分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的独特优势。从地理位置来看,浙赣粤大运河的两端连接着中国当前最具活力的城市群——长三角和粤港澳,并且还能北上与京杭大运河相连,进而通达京津冀地区,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问:当下中国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已然十分发达,为何被“打入冷宫”已久的内河航运会突然迎来爆发式发展?答案在于水运网络的重要性远超想象。
以德国为例,内河航运曾助力德国崛起为工业大国,沿江的内陆城市发展速度甚至远超沿海城市。在德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仅有汉堡、汉诺威、不来梅三个北部沿海城市,其余七个均为地处南部内陆山区的城市。由此可见,中国的内河航道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当前外需低迷、经济转向内循环的大背景下,内河航道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而作为浙赣粤大运河核心枢纽的江西,是否也将借此机遇实现“逆天改命”呢?
莱茵河有80%的河道在德国境内,而浙赣粤大运河有接近60%贯穿江西境内。从这个角度看,浙赣粤大运河之于江西,就如同莱茵河之于德国,意义非凡。
具体而言,在赣粤段,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将开挖一条运河,使赣江水能够连通广东南雄北江的浈水,进而南下至珠江,有效解决翻越梅关的难题。在浙赣段,则是在两省交界处开凿运河,让钱塘江和鄱阳湖“牵手”,如此一来,赣江的货物便能通过浙江北上长江。
如此一来,浙赣粤运河将真正打通内河航运的“任督二脉”,实现北牵长江、京杭大运河,南连珠江的宏伟目标。
目前,江西的水路货运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22年,江西的总货物周转量达5119.8亿吨每公里,而水运货物周转量却仅有414.2亿吨每公里,占比仅8%,远低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
但随着浙赣粤大运河的落地,这一切都将发生惊人的逆转。首先,从成本角度来看,水运成本具有显著优势,仅为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水运的落后直接导致江西的物流成本高于许多省份,而运河的建成将使货物可以通过水路北上或南下,大幅降低货运成本。
其次,江西能够借助浙赣粤大运河,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自身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要知道,江西在多个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VR产业规模全国第一、LED芯片产能全国第一、手机闪光灯出货量全球第一、有色金属产业全国第一,目前已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此外,上饶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学镜头基地;宜春有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新余有全球最大的乘用车锂电池正极原料生产基地;鹰潭有全球最大的铜加工基地;抚州有全国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最后,浙赣粤大运河将大大提升江西的经济集聚能力。一旦运河畅通,江西的鄱阳湖将成为来往长江和珠江的必经之地,有望成为中转的核心枢纽,甚至是国家级的运输集散中心,其重要性堪比莱茵河经济带的枢纽港杜伊斯堡。
浙赣粤运河的构想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孙中山先生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相关设想。以浙赣运河为例,早在1986年,浙江省就组织水利、水电、交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对钱塘江与信江之间的沟通情况进行了研究。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玉山的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而位于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的信江直线相距仅30公里,通过人工运河将两江沟通,即可实现钱塘江与鄱阳湖、赣江、长江的贯通。
至于赣粤运河,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部、赣粤两省及赣州、韶关地区有关部门多次开展勘察测量、座谈调研,并于20世纪80年代编制完成《赣粤运河通航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赣粤运河线路推荐方案。但由于各种因素,项目一直未能实质性动工。
在多方的合力推动下,2020年以来,江西启动开展了一系列赣粤运河江西境内的规划前期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江西编制完成了《赣粤运河规划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研究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和规划成果。
2021年初,《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浙赣粤等跨流域水运通道被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浙赣粤运河建设仍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和挑战。鄱阳湖作为季节性、过水性湖泊,近些年总体上比较缺水,而浙赣运河、赣粤运河都要和鄱阳湖相连,沿途谁给谁补水、如何补水,成为一大难题。此外,赣粤运河部分梯级之间通航水位不完全衔接,且没有小的河流做基础,需要开挖人工运河。同时,赣粤运河位于河流的上游源头段,河流流量偏小,对于那些人工开挖的运河段,将面临几乎完全无水源补给的困难。
运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考虑。一条运河固然是一条黄金水道,但随着船舶、人口、工业等的集聚,也可能成为一条污染的走廊。当然,与铁路、公路相比,在同样运量下,水运的污染更少,但对于流域的环境,特别是生态能力的提升,在规划阶段仍需重点考虑。
虽然当前江西被经济强省包围,但如果能把握历史机遇,立足实际做好各个强省之间的纽带,更好地接受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势必会收获巨大的发展红利。作为经济“洼地”的江西,由此实现经济“逆袭”,打破“环江西”魔咒,并非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