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那年调查于幼军:一位记者的独家回忆

时间:2025-11-06 21:18:34 来源:霹雳炮 作者:霹雳炮

多年以前,我曾是一名调查记者,供职于中国一家顶尖媒体。虽然在那里只待了一年半,未能取得显著成就,但那段经历仍让我深感自豪。

某日,领导告知我,时任文化部副部长(正部级)的于幼军出事了,并指派我前往他政治生涯的起点——广州和深圳,进行深入调查,争取撰写一篇有深度的报道。

回想起初入记者行当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报业。那时,于幼军还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他以出色的官声著称。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广东的意识形态领域焕发了新的活力,广州也一跃成为中国报业的中心,三大报业集团不仅声名远扬,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广州房地产市场低迷,许多地块无人问津。政府不得不动员现金流充沛的三大报业集团购地。这些集团的领导们当时抱着“被逼良为娼”的心态购买了地块。然而,十几年后,当媒体行业陷入困境时,这些地块却成为了他们生存的重要支柱。

当然,这是题外话。

于幼军的最大功绩之一,是顶住了中央的压力,与谢非等老同志共同保住了《南方周末》。当时,《南方周末》是京城左派的眼中钉,多次面临被关停的危机。当然,如今它已无需再担心被关停,就像人到中年,变得更为沉稳和顾家。

后来,于幼军调任深圳市长。那时,深圳有一位民间意见领袖呙中校,他撰写了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于幼军还曾邀请呙中校及其他几位民间人士进行座谈,这一事件一度成为热点。

然而,几年后,于幼军离开了深圳,而呙中校则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捕。


于幼军(左)与呙中校

言归正传,

对于落马官员的调查,了解内情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前往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寻找那些可能与他们有过矛盾的人。或许,从这些人那里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在两个月的调查期间,我确实接触了几十个与于幼军在不同阶段有过交集的人。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我总不能在一个官员落马时,还为他鸣冤叫屈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广东鲁迅学会的几位老先生激动地表示,要去北京为于幼军站台。

于幼军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对鲁迅的研究。当年,他还是一个工厂里的青工时,就因撰写了几篇研究鲁迅的论文而被发掘。从此,他从一个普通的政工干部逐渐成长为主管一省意识形态的大佬。


和遍布广东政坛的南下干部弟子一样,于幼军也是南下干部的后代。但他的才华并非完全来自家族背景,而是源于他自身的努力和天赋。

后来,我多少摸到了一些于幼军事发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他不应该得罪的人请他办事,但他从湖南到山西都坚持不办。于是,双方反目成仇,于幼军被举报以权谋私。然而,这些举报都是莫须有的事情,根本无法写成报道。

于幼军也是个神人。在被闲置期间,他每天准时带着水和面包去图书馆写作。历时三年,他与另一个传媒大佬——原广州日报主编黎元江(这也是个神人,在监狱期间拿下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合著了三大卷数百万字的《社会主义五百年》。

插几句闲话,广州媒体办得最好的并不是什么南方报业、广州报业,而是一张内刊——《番禺监狱报》。广东被抓的顶尖媒体人,从广州日报的领头羊黎元江到南方都市报的创始人喻华峰,都曾在这儿当过编辑。他们业余创办的《番禺监狱报》质量一直在司法系统里评价最高。


喻华峰也是个神人。他和黎元江一样,也是人大新闻系毕业。但他没有一直从事内容工作,而是负责经营。南方都市报初创时,经常发不出工资,他自己竟然偷偷垫了近一百万。

据我一个朋友说,喻华峰快出监狱时,他们装成家属探视,希望猎头请喻华峰出来后出任他们家的总经理。但喻华峰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全球知名的投行前不久也借与他妻子探视时已经来挖过他了。

喻华峰后来还是选择了自己创业。他做的生鲜电商品牌你可能听过,叫“本来生活”。

人非圣贤,不要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苛求。只要他于官于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最后,祝愿已经成为教书匠的于幼军老师,好好休养,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