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河传》的最新剧情中,平息唐门之变后,苏暮雨与苏昌河离开蜀中,抵达北离京都天启城。他们的目标直指结交琅琊王——这位庙堂与江湖公认的顶级势力代表。
唐门本就是琅琊王萧若水的势力范围,暗河平息内乱之举,实为向其变相示好。连天启城青龙使李心月都承认,救出唐怜月、平定唐门之变堪称天大恩情。

苏暮雨敏锐察觉到,暗河若想重塑新生、立足江湖,必须获得朝堂与正派背书。而琅琊王作为最强势力,无疑是最佳统战对象。双方既有历史渊源——此前刺杀未遂的戏码骗过影宗,又存在合作基础——暗河团灭影宗后,琅琊王趁机拔除眼中钉,掌控京城安危。
然而,当苏暮雨二进天启城时,琅琊王却始终保持“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暧昧态度。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琅琊王萧若水在北离朝堂是德高望重的中流砥柱,更是光风霁月的清流正派。其人设向来是公忠体国、光明正大的皇亲贵胄,而暗河却是江湖上臭名昭著的杀手组织。青龙使李心月曾直言:“千百年来,江湖人听闻暗河之名都是敬而远之。”
以萧若水爱惜羽毛的性格,若与暗河深交,势必给政敌留下攻击话柄。正如剧中所展现的,他始终刻意与暗河划清界限,保持距离。

琅琊王的权力、实力与势力远超一般权臣,即便他一心为国,仍难逃高位者的宿命——成为各方攻击目标。明德帝虽由琅琊王扶持上位,却生性多疑,对这位功高震主的弟弟充满猜忌。而大皇子觊觎皇位已久,更将琅琊王视为头号劲敌,屡次借机泼脏水。
剧中屠二爷曾透露天启城流言:“琅琊王当年撕毁的龙封卷轴中,写的是他的名字。”这看似是为夺权造势,实则是政敌借机挑拨离间,妄图引发明德帝与琅琊王的矛盾。

若琅琊王主动与暗河合作,无异于给大皇子递刀子,更会加重明德帝的疑虑。毕竟,朝堂最强当权派与江湖最大杀手团的联手,足以让任何帝王坐立不安。琅琊王深谙此道,因此选择与暗河保持非敌非友、若即若离的关系,以避免陷入被动。
在权力的游戏中,琅琊王与暗河的合作需智慧与契机并存。前者需维护自身清誉与帝王信任,后者需洗白上岸、开宗立派。但当前局势下,双方若强行结盟,恐将引发朝堂动荡,最终满盘皆输。

琅琊王的拒绝,既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也是身处高位者的无奈之举。正如剧中所示,权力博弈中,所有人皆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