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新能源车车主而言,除了电池安全风险外,高昂的保险费用正成为另一大痛点。数据显示,同价位新能源车保费普遍比燃油车高出30%-50%,部分车型甚至翻倍,充电省下的钱全贴进了保费里。本文以小米、问界两大热门品牌为例,深度解析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现状与变革。

作为新能源车市黑马,小米SU7系列车型的续保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该车型自2024年4月交付以来,首年保费集中在6000-8000元区间,与50万级燃油车持平。但第二年续保时,不同车主遭遇冰火两重天:

更严峻的是,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对小米车型拒保。平安、人保代理人明确表示“报不出价”,建议转投小型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虽可报价,但需严格审核车辆使用情况。这种局面促使小米加速布局保险领域——2024年10月29日,由四川银米科技参股的法巴天星保险正式揭牌,成为第91家财险公司,重点发力新能源车险市场。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米车险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以某续保案例测算,包含交强险、车损险、三者险的基础套餐总保费约7000元(含返现),较传统渠道低15%-20%。这一举措使小米成为继比亚迪、特斯拉后,第三家跨界保险的新能源车企。

与小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问界品牌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宣布:旗下车型第二年续保费用平均下降30%。以问界M9为例,其第25万辆交付仪式上披露的数据显示,该车型三年保值率位居插电混动及增程类榜首,维修经济性获中保研G级(优秀)评价。

保费下降的背后,是华为高阶智驾系统的安全赋能:
不过,也有问界M5车主反馈保费未变。保险从业者解释称,保费降幅与车型、驾驶行为密切相关,安全记录良好的车主将优先享受优惠。

尽管问界通过技术革新降低了保费,但新能源车险整体仍面临盈利困境。中国精算师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达57亿元,137个车系赔付率超100%。高保费的背后,是三大成本压力:

以小米SU7为例,其零百加速仅2.78秒,超跑级性能对驾驶技术要求极高。年轻车主占比大、出险率高、维修成本贵,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高保费对冲风险。随着小米等车企入局,未来车险定价有望从“开盲盒”转向精准定价。

结语:新能源车险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问界通过智能驾驶技术降低事故率,实现保费下降;小米则通过跨界保险重塑行业规则。随着车企与保险公司数据共享加深,未来新能源车险有望从“高保费、高赔付”转向“精准定价、风险共担”,最终让消费者受益。(文|DA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