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电车行业自食其果:烧成骨架的残骸揭示行业过度宣传隐患

时间:2025-11-11 10:21:21 来源:柏铭锐谈 作者:柏铭锐谈

上海一辆电车在无碰撞、非高速状态下突发自燃,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电车安全性的广泛关注,更将整个电车行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竞争对手的落井下石,或许并未意识到,这场火灾的‘反噬’效应,最终可能波及整个电车市场——毕竟,这个行业曾因过度宣传而积累了太多‘泡沫’。



曾几何时,汽车行业以‘和气生财’为准则,但新造车势力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互撕、夸大宣传成为常态:某品牌宣称‘500万以内最好豪车’,另一品牌则自称‘千万级豪车’。然而,这辆烧成残骸的电车,售价超50万,却以最残酷的方式揭露了行业真相——高端消费者对安全的敏感度远高于价格,一旦信任崩塌,换车成本对他们而言并非难题,电车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将急剧下滑。

这场火灾的深层影响,源于车企长期以来的‘宣传错位’。他们热衷于强调‘大冰箱、大电视’等舒适配置,或宣称‘智驾世界领先’,却对电池技术突破避而不谈。这种高调宣传抬高了消费者期待,却忽视了安全性这一核心诉求。当国庆长假中,车主因续航焦虑被迫关闭‘大冰箱’时,当智驾事故后官方紧急提醒‘L2级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时,消费者的失望情绪已如野火般蔓延。



电池技术的‘牛皮’如今也被戳破。车企常宣称‘采用与特斯拉同源电池’,但起火事故暴露了关键差异:电池厂家仅提供电芯或电池包,而BMS(电池管理系统)需车企自主研发。这恰恰是电车安全性的‘命门’。以起火车型采用的三元锂电池为例,其热失控风险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若缺乏高效的BMS系统,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将形同虚设。

BMS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实时监测电池温度、电压、电流,在充电时(尤其是20%以下和90%以上电量)采用慢充方式,避免快充导致的过热;放电时防止急加速引发的‘过度扯电’;充放电过程中,若检测到电池过热,需立即调整充放电速度。这些细节,决定了电池能否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



对比特斯拉的电池包设计,更能凸显BMS系统的重要性。特斯拉仅从电池厂家采购电芯,但自行组装电池包,其结构分为四个坚固模组,模组间有三根支柱支撑,即使遭受冲击也能保持完整性。更关键的是,特斯拉采用液冷系统,液冷膜片包裹每颗电芯,实现精准温控——夏天散热、冬天加热,充放电时对每颗电芯的电压、电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性。

过去,BMS系统常被车企忽视,但此次起火事件无疑为其敲响了警钟。未来,车企若想证明技术实力,需拿出电池包与BMS系统的‘真功夫’,而非依赖‘大冰箱’等附加配置。毕竟,电车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安全与技术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