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近日在活动中正式宣布,电视剧《风禾尽起张居正》正式启动筹备。该剧由陈道明担任监制,编剧团队包括常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和李洁,胡歌则挑大梁饰演男主角张居正。

这是胡歌自2015年现象级古装权谋剧《琅琊榜》播出十年后,再次担纲同类题材男主角。作为观众心中的“古装剧标杆”,他的表现备受期待。

《琅琊榜》剧照(2015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熊召政的长篇小说《张居正》,这部作品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等重量级奖项,被誉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

熊召政长篇小说《张居正》实体书封面
关于胡歌能否诠释好张居正这一角色,网络舆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气质儒雅,适合演绎这位“赤心一寸,安民厚生”的明代政治家;也有人担忧其过往角色形象与张居正的复杂性存在差距。在剧集正式播出前,一切尚未定论,但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确实值得更多人深入了解。

张居正画像(图源网络)
提到张居正,不得不提他的“顶头上司”——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这位皇帝堪称史上最“摆烂”的君主之一:近三十年不上朝,纵容宦官搜刮民财,甚至用檀香刷墙,生活奢靡至极。史书评价“明实亡于万历”,但令人意外的是,正是这位“差生”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出现了“万历中兴”的短暂繁荣。

电视剧《皇上二大爷》中的万历皇帝(周野芒饰演)
万历的“躺平”与张居正的“内卷”形成鲜明对比。这位首辅大臣每日处理政务至深夜,推行“考成法”建立KPI考核体系,整顿官场风气;实施“一条鞭法”改革税制,缓解社会矛盾。他甚至敢于揭露皇室丑闻——当皇帝外公贪污军款导致士兵冻死时,张居正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毫不留情。
明史学家评价:“张居正之后,明朝再无能挽狂澜者。”十年改革虽未能彻底挽救明朝,但将王朝崩溃的时间推迟了近百年。正如《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所言:“世间已无张居正。”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张居正(郭东文饰演)
与电视剧中常见的“天选之子”不同,张居正的仕途充满坎坷。他14岁参加乡试落榜,23岁进入翰林院深造,30岁却因直言进谏被排挤,被迫回乡隐居。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理想主义必须与现实智慧结合。
35岁重返官场后,张居正逐渐褪去锋芒,学会在政治漩涡中周旋。他韬光养晦十年,终于在隆庆六年(1572年)登上首辅之位。文史学家朱东润评价他:“耐烦的人,对于一切事务,有布置,有步骤。”这种务实态度,正是他成功的关键。

张居正人生轨迹示意图
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太多利益集团。他推行“考成法”时,曾有官员因考核不达标自杀;实施“一条鞭法”时,地方豪强煽动百姓闹事。面对阻力,他选择与宦官冯保结盟,甚至对冯保的贪腐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妥协引发争议。有人批评他“权臣误国”,但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已知天地共行客,不为别离愁路难。”张居正清楚,改革需要权力作为支撑,而权力必须服务于更大的理想。这种清醒的认知,让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张居正改革相关历史场景复原图
电视剧尚未播出,但原著小说《张居正》已为读者提供了完整的“历史沉浸体验”。作者熊召政历时十年考证,参考数百部典籍,三易其稿,还原了张居正从寒门学子到帝国首辅的跌宕人生。
书中232个历史人物均有史料依据,从风韵楚楚的李贵妃到色字当头的隆庆帝,从市井小民到朝廷重臣,构成一幅鲜活的明代社会画卷。金庸曾评价:“历史学问做得很扎实,小说写得很有底气。”

《张居正》实体书多版本封面
对于现代读者,张居正的故事不仅是历史,更是一部“职场生存指南”。他教会我们:在复杂环境中,既要坚持理想,又要懂得变通;面对困境时,与其抱怨环境,不如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正如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所写:“世路多艰,惟持志以行。”
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职场人,还是对胡歌新剧感兴趣的观众,这部小说都值得一读。在等待电视剧开播的日子里,不妨先通过文字,走进这位明代改革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