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影史传奇:奥逊·威尔斯未竟之作《风的另一边》终圆梦

时间:2025-11-18 12:34:02 来源:虹膜 作者:虹膜

西帕克

这是一部被影迷称为「有生之年必看」的电影,也是电影史上命运最跌宕的传奇之作。当奥逊·威尔斯说出「没有什么故事有大团圆结局,除非你在结局前就停止讲述它」时,或许未曾想到,自己未竟的遗作会在四十年后迎来史诗级收官。


众筹重启:全球影迷的接力赛

2015年,Indiegogo平台出现了一个震撼影史的众筹项目——「完成奥逊·威尔斯的最后一部电影」。皇家公路公司制片人Filip Jan Rymsza和Jens Koethner Kaul发起这场行动,目标筹集100万美元修复威尔斯留下的1000余箱胶片素材。韦斯·安德森、J·J·亚勃拉姆斯等名导纷纷响应,影迷可通过50-25000美元不等的档位参与,回报涵盖DVD、蓝光、35毫米胶片拷贝甚至联合制片人冠名权。


尽管最终仅2859人参与,筹得406,605美元(完成目标的40%),项目却因此获得全球关注。两年停滞期后,2017年网飞接手制作,耗时一年完成修复,终于在2018年11月让这部尘封四十年的作品全网上线。

电影中的电影:双重叙事解构好莱坞


《风的另一边》(2018)以伪纪录片形式展开:70岁生日派对上,大导演杰克·汉纳福德(约翰·休斯顿饰)的新片放映因电力故障中断,镜头游走在名流与记者之间,揭露好莱坞的虚伪与孤独。片中片则是一部无台词实验电影,男孩跟踪女孩、做爱、离开的循环,暗讽安东尼奥尼式艺术电影。

威尔斯在剧本首页写道:「风的另一边是两部电影」。这种双重叙事不仅展现老导演的末路挣扎,更通过「电影眼」的哲学命题,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边界——正如杰克在生日当天离世,威尔斯也在70岁与世长辞,留下未竟的遗作。

黄金时代的回响:全明星阵容铸就传奇


约翰·休斯顿(《马耳他之鹰》导演)与威尔斯的惺惺相惜,成就了杰克这一角色。威尔斯曾后悔让休斯顿替代自己出演,称「这角色本该让我上天堂」。拍摄地选在安东尼奥尼《扎布里斯基角》炸毁别墅的隔壁,暗藏对欧洲艺术电影的戏谑。

彼得·波格丹诺维奇(《最后一场电影》导演)从客串粉丝到主演布鲁克斯的转变充满戏剧性。原演员临阵脱逃后,威尔斯将角色改写为波格丹诺维奇的本色演出,甚至在片中讽刺其与年轻女演员的恋情。波格丹诺维奇不仅不介意,还让威尔斯搬进自己别墅完成后期制作,并承诺「若你出事,我必完成此片」。

技术赋能:工业光魔补全电影史


2017年,网飞牵头从法国仓库运回原始素材,波格丹诺维奇与团队根据威尔斯笔记重新剪辑。工业光魔公司用绿幕技术补拍威尔斯未完成的假人爆炸镜头,丹尼·休斯顿(约翰·休斯顿之子)为父亲角色补录台词。最终,波格丹诺维奇以角色口吻念出威尔斯的旁白,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电影即现实:预言与宿命的交织


戈达尔在《中国姑娘》中问:「艺术是现实的反映,还是反映的现实?」《风的另一边》则以更尖锐的姿态提出:「电影眼是现实的反映,还是现实是电影眼的反映?」当杰克在虚构的生日派对上死去,当威尔斯在真实的70岁离世,这部未完成的电影终于由后人补全——电影预言了现实,或现实本就是一场未剪辑完成的电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