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包括短剧在内的新业务布局,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策影视”)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出:“公司加速布局微短剧、动漫、算力赛道,以‘规模化+精品化’推动新业务从‘尝试’向‘支柱’跨越,成为增长新引擎。”11月17日,华策影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公司通过长短剧联动、精品短剧与竖屏短剧协同发展的策略,以自产、参投、项目对投等方式快速提升产能,目前月产能已达20部。

今年以来,华策影视推出的《以爱之名》《下一任,是幸福》《亲爱的宿敌》等精品短剧播放量均超2亿。其中,《以爱之名》正片总播放量突破5.4亿,《亲爱的宿敌》上线1个月播放量达3.2亿次。据华策影视2023—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其短剧业务进入常态化生产阶段,开机3部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总播放量超2亿,位列抖音短剧春节档前三;2024年开机7部短剧,《21和31》正片播放量同样超过2亿。
尽管华策影视的短剧成绩斐然,但行业整体竞争愈发激烈。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1月上线的短剧《老千》《咬清梨》上线10天播放量即突破10亿;红果短剧平台已有37部短剧播放量破10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张振鹏认为,华策影视作为传统影视公司,能在短剧赛道快速产出精品,5.4亿的播放量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达59.7%,较上半年提升7.3个百分点。影视行业分析人士张一如指出,用户观看习惯的“碎片化”特征,使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短剧完美契合移动端消费场景,受众快速增长。华策影视布局短剧既是适应市场变化,也是避免被渠道“边缘化”的避险举措。
内部压力同样显著。艾媒咨询CEO兼分析师张毅表示,长剧投资风险高、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大,而短剧制作速度快、产量高、观众热度高、收效更明显。华策影视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减少14.48%;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减少36.41%。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减少52.21%;归母净利润5760万元,同比减少39.38%。张毅认为,在内外部压力下,华策影视加快布局短剧赛道是明智之选,其专业性优势明显。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指出,内容精品化转型、产业集群化发展、业态多元融合化共生是驱动微短剧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华策影视2024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打造了“她见四季”和“万千星辰”两大厂牌,推出《我的归途有风》《大力村超人》等精品短剧,并拥有中国最大的影视原创版权库和影视素材库。
然而,老牌影视企业并非华策影视一家在布局短剧赛道。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依托AI技术生成剧本并制作短剧内容,11月发布“H·AI火种计划”片单,涵盖9部AI短剧;上海柠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好有本领”和“星柠”两大子厂牌深耕细分赛道,推出的《二十九》等系列短剧单集播放破亿,2025年计划年产200部短剧。
张毅表示,短剧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快,华策影视能否使短剧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关键在于能否快速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提供创新作品。张振鹏建议,华策影视应立足自身经验及资源、渠道优势,打造精品,同时抓住短剧短平快的特性,懂市场、有网感。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华策影视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华策影视方面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华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