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企业传承大比拼:柳传志与宗庆后的不同选择与成效

时间:2025-11-19 03:15:56 来源:老方 作者:老方

企业传承,是每一个成功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当然,前提是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才有资格去操心传承的问题。毕竟,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一点在宗馥莉接班娃哈哈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父辈将权力、股份交出,并不意味着交接班就完成了。真正的传承,是企业文化、制度、团队等各方面的体系交接,没有过去的延续,就没有未来的继往开来。宗馥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无疑与宗庆后过去的安排有着某种关系。

说到企业传承的复杂性,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常被提及。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联想的背景资料后,会发现柳传志当年面对的局面更为复杂。但柳传志与宗庆后有一点不同,他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不让子女进入公司。



在中国企业界,研究企业传承问题,华为、联想和娃哈哈无疑是三个绕不开的经典样本。这三个企业都曾进行过员工持股,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华为的模式已被众多文章分析过,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种,后续我们也将深入探讨。而联想和娃哈哈,在“背景”方面有着相似性,都经历了企业股份改制的过程。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于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投资下创办。柳传志,1944年生人,40岁开始创业。而宗庆后,1945年生人,于1987年、42岁时创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从3个人、14万元借款起步,白手起家。

两人是同时期的企业家,江湖辈分相当,都成功地将企业做到了行业前茅,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然而,在企业传承方面,两人的理念和选择却大相径庭。从结果来看,柳传志的做法似乎更为稳妥和有效。



企业家对于子女的要求往往较为严格,有些父子、父女之间甚至亲情淡薄,关系紧张,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但柳传志在这方面却做得相对较好,他将自己定位为子女面前的“朋友、同学和家长”,虽然比例有别,但他对子女的要求同样严格,认为子女吃苦是好事,但他绝不是对子女“放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