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宋方金深度剖析:编剧在甲方乙方丙方夹缝中如何破局?

时间:2025-11-19 04:36:57 来源:四味毒叔 作者:四味毒叔



作者| 宋方金

编辑| 晶晶

排版|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发布初始时间:2025年11月14日

本文是编剧宋方金在《落实剧本中心制,再创国剧新辉煌——11月编剧沙龙》上发表的演讲实录,深度剖析了编剧在影视行业中的困境与出路。

感谢总局领导提出的剧本中心制,这一消息让影视行业振奋不已,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期待的行业变革。

感谢中国电视制作产业协会和编剧工作委员会举办此次活动,将众多行业同仁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行业未来。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吸引了大量影视人,但今天长剧行业的同仁们齐聚一堂,让我看到了长剧行业的希望,而剧本中心制正是这一希望的关键。

2018年,我与汪海林、余飞、袁子弹等编剧在山西右玉发起了剧作中心制的倡议,但反响寥寥,甚至遭到质疑。2019年,我完成了电视剧《功勋》的袁隆平单元后,便再也没有写过剧本,因为非剧本中心制的创作环境让我失去了兴趣。



余飞老师提到,许多人离开了长剧行业,我也是其中之一。

2019年离开影视行业后,我投身到了剧本中心制的脱口秀行业。

我创办了“喜剧搭子”剧场和同名脱口秀节目。虽然多年未盈利,但脱口秀行业的剧本中心制让我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每个包袱的署名和报酬分配都严格遵循编剧的贡献,这种机制让我深感振奋。



我参加过两届《吐槽大会》,嘉宾的每个包袱都有明确的署名。我的脱口秀编剧包括李诞、何广智等,每个包袱的报酬都单独计算,这种绝对的剧本中心制让我看到了行业的繁荣与希望。



在脱口秀行业工作,每天都能看到即时的反馈和交流,这种刺激感让我虽然未赚钱,但心态圆满。

近年来,我还观察了另一个绝对剧本中心制的行业——微短剧。我常在微短剧领域讲课,虽然未亲自创作,但总在鼓励他们要有理想。

在长剧和电影领域,我常告诫大家要现实一些;但在微短剧领域,我却鼓励他们要有理想。

我试图通过“毁掉”微短剧来帮助电视剧和电影,但微短剧创作者们坚守自己的理念,令人敬佩。

在郑州的中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呼吁微短剧创作者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和语法,因为他们已经拥有千亿市场,需要对自己有所规划,讲出时代和人民需要的故事。

他们问我,为什么编剧总有那么多话要说?他们说,微短剧是别人想听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微短剧编剧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一部作品收入几百万并非罕见,且收入与整体挂钩。

回顾文创领域,凡是剧本中心制的领域都繁荣昌盛,不可抵挡,脱口秀行业便是明证。

脱口秀领域的每次风波都源于不按剧本来,惨痛的教训让演员们深刻认识到剧本的重要性。

所有脱口秀演员在采访中都会提到写稿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将剧本视为创作的核心。

我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按照剧本来,我们的命运不会太差。

长剧领域近年来违背了剧本中心制,但总局提出的剧本中心制让我感到振奋,仿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然而,我们仍需明确和建立剧本中心制的具体内涵。

汪海林和余飞老师两位“古典主义编剧”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但界定剧本中心制,首先要明确它不是什么。

剧本中心制不是编剧中心制。许多编剧误以为可以借此机会提出编剧中心制,但我认为这行不通。

有编剧问我,能否趁此提出编剧中心制?我反问,如果你成为中心负责人,负责挑选演员、投资、融资、财务和作品盈亏,你行吗?

他说不行。我说那你就不是中心。

在创作权、人权和叙述权上,我们需要分清楚。编剧成为中心在美剧和韩剧中是由营销模式和长期结构主义构成的,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举了一个更残酷的例子,如果今天把白一骢、侯鸿亮等制作人换掉,换成其他人,结果可能会更糟。

人类走到今天,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往往是平均最优结果。因此,编剧应提升待遇和地位,创作更好作品,而非将自己视为中心。

编剧不要当中心,要当核心,成为创作中不可取代的存在。

我一直想提升的是编剧核心制,让编剧成为制作人、演员和平台所依赖的核心。

剧本中心制也不是内容中心制。演员表演、导演手法和制片人提出的题材类型都是内容。如果我们提倡内容中心制,会与剧本中心制混淆。

因此,我们要绝对、唯一地提出剧本中心制,对其进行提纯。

剧本中心制不是影视行业权力的转移和交接,而是每个环节和工种的价值排序和重构。

在影视行业生产秩序中,剧本是第一生产力。

落实剧本中心制,实际上是回归常识,落实著作权法。编剧在著作权法中有十几条权利,但在实际行业中,这些权利几乎只拥有局部获酬权和署名权。

<

署名权、获酬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发表权等重要权利,编剧们几乎都没有。

在电视剧领域,编剧署名权稍好一些,但海报上仍常写导演在前,编剧在后,这不符合生产秩序。

即便编导一体的邵艺辉、董润年等,也应署编剧/导演,而非导演/编剧。

去年某国际电影节发布57款海报,只有一款有编剧名字,且该编剧是导演的老婆。

这就是今天编剧署名权的困境。

前段时间,我去看某部30多亿票房电影的剧组分享会。台上十几人讲述创作过程,导演最后才提到编剧的贡献,而编剧竟从观众席站起来。

中国最好的电影编剧之一,竟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真是古怪。

为什么最好的编剧不在电影领域?因为电视剧领域稍好一些,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署名权问题既是行业系统性问题,也与编剧的骨气有关。

我这些年常出来发声,并非因为我受过欺负,而是我看不得别人受欺负。

落实剧本中心制,修改权应放在编剧手里。定稿权非常重要,定稿后修改需提出申请,共同讨论。

<



保护作品完整权也非常重要。原创剧本在签合同前,必须明确作品不能被扭曲为另一种样貌。

今天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编剧从乙方变成了丙方。

影视公司现在是乙方,与平台签署合同时已几乎让渡了所有权利。

作为丙方,编剧不可能拥有任何权利,或只拥有不完整的获酬权。

这是编剧的系统性困境,尤其是电视剧编剧。

那么,我们如何破局?

在2019年到今年的六年里,我做了探索。我发现马伯庸绕过甲方和乙方,来到版权河流的源头。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动漫等多种形式,他成为了版权的源头。



落实剧本中心制,编剧需拿到版权,绕到甲方和乙方的上边,回到创作的源头分发版权。

AI时代的到来将使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变得不重要,只有版权和创作内容源头重要。

这六年间,我写了三部长篇小说,为编剧实践了一条道路,虽然看似笨拙,但别无选择。

你不一定是写小说,可以写成故事或任何文学样式,然后发表或出版。这样,你就成为了甲方、乙方和丙方的上游,人均成为马伯庸。

今天,我探寻到剧本中心制的一条道路,就是成为创作的源头。

王鹏举老师来到了现场,我也口占一首诗,呼唤剧本中心制:

剧本中心制,久旱逢甘霖,哪有人保戏,终须戏保人。

谢谢大家。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