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毅主演的新剧《赴山海》引发了广泛讨论,但不少观众指出,该剧的质感并不尽如人意。尽管制作费用高达3亿,但呈现出的效果却令人失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频繁出现的定镜头之中。
在《赴山海》中,大量静止不动的镜头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每当有角色说话,镜头便直接切过去,且多为正面拍摄,缺乏变化。相比之下,其他影视作品在拍摄演员对话时,镜头往往会进行移动,以营造更加生动的画面效果。而《赴山海》的镜头却显得异常呆板,几乎一动不动,这无疑削弱了画面的呼吸感。
动镜头的运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让画面更加鲜活,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动镜头还能分担演员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表演压力。然而,在《赴山海》中,由于镜头完全不动,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演员身上,这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成毅在《莲花楼》中表现出色,而在《赴山海》中却显得力不从心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该剧的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的运用确实存在不足。作为一部大制作,选择一位水平不够的导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从观众和粉丝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导演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尽管成毅的粉丝对这部剧有所夸赞,但那更多是基于对成毅个人的喜爱,而非对作品本身的认可。在导演的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粉丝的批评和指责。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莲花楼》的副导演,任海涛在镜头语言上的把控显然更加出色。而在《赴山海》中,由于他可能并未过多插手镜头问题,导致该剧的镜头语言显得如此拉胯。普通观众可能难以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往往将质感问题归咎于抠图等方面。但实际上,抠图和镜头问题都是导致该剧质感欠佳的重要因素,其中镜头问题尤为突出。
把如此重要的一部作品交给一位水平一般的导演,制作方的决策确实令人费解。要知道,《赴山海》原本有望成为成毅在内娱的代表作之一,其关注度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准。然而,由于导演水平的不足,该剧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不仅让粉丝难以接受,也对该剧的口碑和收视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个连镜头都玩不明白的导演,又怎能期待他能讲好一个故事呢?尽管编剧可能存在问题,但剪辑出来的结果却显得杂乱无章,故事完全不抓人。观众对后续剧情完全不期待,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在如今这个时代,还大量使用定镜头的导演,真的不配出头。对作品哪怕一丁点的尊重,都应该避免使用定镜头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