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间,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枫桥警事》在央视八套次黄金时段两集连播,由实力派演员张桐、魏小军领衔主演,聚焦基层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然而,首播后观众反馈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剧本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被指套路化严重,且缺乏基本的叙事逻辑。
《枫桥警事》以“枫桥经验”为创作背景,初衷值得肯定,但具体内容的呈现却大打折扣。以首播剧情为例,第一集便迅速抛出一个矛盾冲突:上游养猪场排放废水导致下游养鱼场鱼群死亡,养鱼场老板要求赔偿并拆除养猪场。随后,剧情围绕这一冲突展开,警察们忙于调解,女主角甚至送去文件提议养猪场和养鱼场升级改建。然而,剧情发展却出乎意料,养鱼场老板竟“自杀”身亡,后续是否有反转尚待观察。
深入分析这场冲突,其基础叙事逻辑存在明显问题。养猪场排放废水至河流,造成严重污染,这是违法违规行为,环保部门理应第一时间介入处理,而非坐视养鱼场老板采取极端行动。剧中,基层派出所的同志们忙于调解,实则偏离了职责范围,这应是环保部门的工作范畴。编剧在处理这一主线内容时,显然忽视了基本的叙事逻辑。
再来看第二集中的一场戏,公园内病态男意图侵害女性,两位民警及时赶到。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却令人大跌眼镜。病态男挟持受害女性至车后,关上车门后竟能从容启动车辆逃离,而两位民警却站在远处,未及时上前制服。编剧和导演的这一处理,虽为后续女主角营救受害女性、安抚病态男的正能量戏码埋下伏笔,却严重损害了两位现场民警的工作能力形象,暴露出编剧在叙事逻辑上的巨大漏洞。
此外,剧中套路化情节频现,如女主角订婚宴上因工作紧急离开,导致“前夫哥”闹脾气,最终两人闹到分手的地步。这类情节不仅不符合写实原则,更违背了基本的叙事逻辑。若“前夫哥”果真如此不堪,女主角又怎会与其走到订婚这一步?编剧为制造冲突而忽视逻辑,导致剧情失真。
创作“枫桥经验”相关作品,应深入实地采风,而非闭门造车、套路化创作。编剧应具备对现实的采风能力和对采风内容的逻辑叙事能力,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