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全智贤新剧《暴风圈》是否涉及辱华争议深度解析

时间:2025-09-22 20:12:44 来源:地球公民金建国 作者:地球公民金建国



十年前,韩国演员全智贤凭借《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热潮,十年后她因新剧《暴风圈》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但这次却与“辱华”标签紧密相连。这场争议究竟从何而来?是剧情刻意抹黑,还是观众过度解读?本文将通过详细核查与理性分析,还原事件全貌。

争议的起点源于《暴风圈》第四集中的一句台词。剧中,全智贤饰演的韩国外交官徐闻柱在美韩核危机背景下,质疑中国“偏好战争”,并担忧核弹可能威胁边境。这一表述迅速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指责其歪曲历史、抹黑中国形象,甚至导致部分粉丝公开脱粉。

进一步挖掘,网友还发现剧中中国城市大连的取景地实为香港棚户区,场景显得脏乱差;而某会议室出现的红底黄星地毯,更被质疑模仿中国国旗。这些细节叠加,让“辱华”指控看似铁证如山,连官方媒体《人民文娱》也发文批评其“夹带私货”。


剧照

然而,当深入核查剧情背景时,争议的合理性开始动摇。第四集的台词出现在美韩核危机升级的语境下:美国计划打击北韩核设施,南韩总统赴华求援却遭冷遇。剧中人物的不解源于中国对北韩领导人的“优待”与对南韩的“冷落”,进而质疑中国是否意图支持北韩对抗美国。这一逻辑下,台词的核心是角色对局势的误判,而非对中国立场的恶意攻击。

关于红底黄星地毯,剧中场景为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地毯设计实为2006年翻新时的定制款式,与国旗无关。而大连取景香港棚户区的争议,导演解释称是为营造偷渡氛围,因大连城市面貌过于整洁,缺乏符合剧情的“破败感”。这一选择虽引发争议,但逻辑上并未直接贬低大连,更非针对中国城市的系统性抹黑。


剧照

从剧集定位来看,《暴风圈》是一部融合谍战、爱情、动作与政治元素的虚构作品,每集片头均标注“剧情纯属虚构”。即便台词或场景存在争议,也难以证明是编剧的刻意为之。相比之下,剧中对北韩“狼子野心”、美国“粗暴傲慢”和韩国“政治无能”的刻画更为直接,若真要“夹带私货”,这些角色或许才是更明显的目标。


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暴风圈》并未在中国大陆正式播出,国内观众主要通过盗版渠道观看。这种“偷看”行为与谴责剧集“不合胃口”的矛盾,暴露出部分观众在文化消费中的双重标准。而争议的升级,反而让海外媒体借机抹黑中国,形成“反华势力”的狂欢。

韩娱与内娱的对比更显耐人寻味。自“限韩令”实施后,韩剧通过Netflix、Disney+等平台拓展全球市场,2023年起在Netflix的观看时长占比达8%-9%,Disney+也加大韩剧投入。反观内娱,虽坐拥庞大市场,却因内容同质化、创新乏力陷入“老态龙钟”的困境。这种差异,或许才是更值得反思的命题。

回到争议本身,民族感情的主观性不容忽视,但批评需找准对象。全智贤作为演员,本质是遵循剧本的职业表现;真正的责任方应是制作组,尤其是负责内容审查的迪士尼。然而,舆论场中针对迪士尼的批评却寥寥无几,这种“选择性愤怒”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文化心理?

正如《人民文娱》社评所言:“违背真实的创作,即便有再多噱头、再大投资,也无法掩盖其粗糙动机;没有尊重的演绎,即便曾有再高人气、再好人设,也只能毁于一旦、被观众抛弃。”这场争议,或许正是对内容创作者与观众的一次共同提醒:在文化交流中,理性与尊重比情绪更珍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