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财长贝森特放狠话:感恩节前不签稀土协议将报复中国

时间:2025-11-19 22:38:48 来源:芊芊子吟 作者:芊芊子吟

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真正底气不足的一方往往声音最大。这一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以“感恩节期限”向中国施压,试图在稀土协议谈判中占据主动。然而,其言论背后的矛盾与虚弱,反而暴露了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深度依赖。



11月16日,贝森特公开宣称:若中国在感恩节前不签署稀土协议,美国将采取“报复”措施。这一表态引发市场震动,却也让人质疑:美国究竟是“有备而来”,还是“虚张声势”?

贝森特的“感恩节期限”:政治作秀还是战略施压?

贝森特在镜头前一边强调“希望协议尽快签署”,一边又声称“担心中国变卦”。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更像是一场“提前甩锅”的政治表演。其特意将时间节点卡在感恩节前,并非偶然——美国政坛向来有在节日前向国内展示“掌控力”的传统,试图传递“美国未被中国牵制”的信号。



然而,现实与表演截然不同。美国政府内部,财政部、国防部、商务部及白宫安保团队在稀土协议上分歧严重:财政部希望稳定供应链,商务部试图将稀土作为制衡中国的筹码,国防部则通过维持不确定性为军费扩张铺路。这种内部矛盾,才是协议推进的最大阻碍。贝森特将责任推给中国,不过是为美国的无能寻找借口。

中国暂停管制一年:诚意与美国的“麻烦”

一个月前,中美高层在韩国接触后,中方宣布暂停部分稀土及关键技术出口管制,为期一年。这一举措为谈判留出窗口,展现了中国稳定供应链的诚意。然而,美国的反应却暴露了其内部的混乱。



美国企业深知,其稀土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从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的原矿需送至中国提纯,国内缺乏完整的炼化链条。特朗普此前宣称“稀土争端已解决”,但企业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清楚,美国的“胜利”不过是政治表演,现实中的产业链短板无法靠口号弥补。

美国的“报复选项”:空包弹还是双刃剑?

贝森特声称美国“有多种报复手段”,但细究之下,这些选项无一可行:

  • 提高关税:美国企业将首当其冲承受成本压力,军工产业从导弹到F-35战机均依赖稀土,断供将直接导致停工。
  • 寻找替代供应:其他国家产能不足、污染高、技术不达标,成本是中国数倍。
  • 限制中国企业在美业务:硅谷企业可能遭反制,资本市场震荡。
  • 要求盟友分担:欧洲、东南亚、日本均不愿涉足高污染、高风险的稀土炼化领域。



美国的“报复”更像是一场象征性的咆哮,目的是撑场面、稳盟友、安选民,而非真正解决问题。其效果适得其反:中国不会因此受伤,美国却会因暴露脆弱性而更加焦虑。

稀土争端背后的真相:美国的结构性依赖

贝森特的威胁与特朗普的“庆功”,形成讽刺对比。前者急于甩锅,后者盲目自信,但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美国稀土产业离不开中国。从炼化技术到市场规模,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不是美国一句“报复”就能动摇的。



美国动辄威胁,恰恰说明其已失去谈判筹码;试图将内部矛盾转嫁中国,则暴露了供应链焦虑的未解。在中美竞争中,类似的戏码或将反复上演,但主导权早已悄然易主——中国不再被动等待美国态度,而美国却越来越需要用“威胁”掩盖自身的虚弱。

信息来源:
关于中国稀土,美财长最新表态 2025-11-17 09:05·观察者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