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片《老妈的心愿》首映礼近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69岁的华姐在大银幕上看到卡通版父母时忍不住哽咽。这部以她为父母办理墓地经历为原型的短片,通过AI技术复现了记忆中父母最鲜活的模样,尽管二老已离世七年,但影片中每个细节都与她脑海中的画面分毫不差。
当主持人邀请华姐评价女儿的新作时,她红着眼眶说:"感谢女儿用AI架起了跨越生死的桥,让我再次见到了父母的微笑。"这句话道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也揭开了这个科技与亲情交织的动人故事。
2025年春天,华姐迎来了人生重要时刻——父母骨灰合葬国家公墓。但墓碑上需要拓印的晚年合影却成了难题:女儿留学前拍摄的全家福里,父亲刘祖荫恰好闭眼,母亲穿着广东习俗中逝者不宜的红色上衣,老人变形的面容和模糊的勋章细节,都让追求完美的华姐寝食难安。
她连续给创业中的女儿小文打了十多个电话,提出20余条照片处理需求:调暗红衣、睁开双眼、修复面部、调整光线、完整呈现勋章......面对母亲近乎苛刻的要求,忙得焦头烂额的小文几近崩溃。最终,她尝试用AI技术逐一实现母亲的心愿,没想到这项决定不仅圆满完成了葬礼,更开启了华姐的AI探索之旅。

葬礼结束后,华姐在手机里下载了即梦AI软件,开始自学这项前沿技术。她像新生儿般笨拙地操作着界面,从套用模板开始尝试:小孙子的照片有时"飞上天",有时变成陌生面孔,这些啼笑皆非的失败让她越挫越勇。经过数月摸索,她总结出"油画""电影感"等关键词指令,终于生成了理想的父亲形象——重阳节那天,AI将10年前模糊的老照片修复成父亲慈祥清晰的模样,明亮的双眼和温润的银发让华姐仿佛穿越时空重逢。
华姐的人生本身就是部励志电影:下岗后辗转美容、销售、外贸、会计等多个领域,丈夫因公牺牲后独自抚养女儿。她曾因经济原因阻止女儿考电影学院,要求改报稳妥的广州美院,这种矛盾延续到小文27岁赴美留学。距离让母女逐渐理解彼此,小文在美国写小说、做编剧、拍电影,华姐则回国照顾年迈父母,完成母亲"与战友同归一处"的遗愿。
2024年,小文与搭档晓丹开始AI影像创作。当她们用《权利童话》斩获400万点赞并登上釜山电影节时,华姐开始理解女儿的新事业。即梦AI发起的青年导演计划,让小文决定将母亲为墓地奔波的经历搬上银幕——这个决定,催生了感动万千观众的《老妈的心愿》。

在即梦AI技术支持下,小文团队历时两个月完成创作:通过图4.0功能生成酷似华姐的数字人,用数字人功能拟合出她不同年龄段的形象,复刻广东街道、丧礼现场等410多个镜头。这部18分钟的短片采用喜剧手法呈现,当银幕上出现AI生成的华姐与父母合影时,现场近千名观众集体落泪,抖音上线后迅速获得7万点赞。
首映礼上,华姐拉着女儿在新片海报前合影,坦言现在最爱用AI带家人"穿梭时空"。她最近最开心的是看到AI生成的外孙熊宝长大后的照片:"希望我能陪女儿更久,看到熊宝成家立业。"这份朴素的心愿,通过AI技术获得了永恒的数字印记。

当科技遇见亲情,冰冷的算法也能孕育出最温暖的人性光辉。《老妈的心愿》证明:AI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生死的情感纽带,让记忆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让思念有了可触摸的载体。这或许就是科技最美好的模样——不是改变世界,而是让平凡人的心愿得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