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话术泛滥成灾,核心技术研发遭冷落,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产销两旺的繁荣表象下,正面临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
“炸雷行动”引发的行业震荡仍在持续发酵。
去年4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关于产品定义的表述“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近期被断章取义为“重颜值轻安全”,迫使其于11月16日连发多条微博澄清:“安全是基础、是前提,和好看矛盾吗?”这场争议恰是当前汽车行业营销乱象的典型缩影。
就在雷军微博回应安全质疑两天后,权威媒体发声了。
11月18日,新华社音视频部发表评论,直指汽车行业“浮夸风”“巧嘴风”盛行,批评部分车企陷入“重营销轻研发”“重概念轻实用”的恶性竞争误区。
<
评论指出,当前汽车发布会已沦为专业术语与浮夸话术的秀场:零部件命名追求“武侠风”,普通技术被刻意神秘化,配置名称越来越难记、难懂,被网民批评为“语言腐败”。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浮夸风气已蔓延至销售数据领域。
部分车企热衷于发布“几分钟破万”等亮眼战绩,甚至出现“订单注水”等乱象。频繁发布、周期过短的数据榜单逐渐异化为营销工具,不仅干扰消费者判断,更加剧了行业内卷化竞争。
新华社评论强调:“浮夸”赢不来真口碑,“巧嘴”说不出硬实力。车企若只沉迷于营销包装而忽视核心技术研发,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短板。在营销话术与流量争夺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竞争最终仍需回归本质。
评论指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依靠安全可靠的品质、持续创新的能力与真诚务实的服务。唯有让技术回归技术,让产品说话,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在全球赛道上行稳致远。
对于车企而言,无论营销手段如何创新,安全与质量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正如雷军所强调的:“安全是基础、是前提、是高于一切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的不是花哨的营销话术,而是更多对技术的坚守和对安全的敬畏。
据悉,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整治网络乱象,旨在引导行业回归本质竞争。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车企,唯有夯实技术基础、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务实服务,才能在这场行业淘汰赛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