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精心计算的长期主义冒险。”
在2025年的车圈竞争中,这句话正被零跑汽车(09863.HK)的崛起完美诠释。当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陷入胶着时,这家曾被视为“冷门品牌”的车企,以连续8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销量第一的战绩,成为年度最大黑马。

当小米汽车凭借产能提升实现销量爆发时,零跑汽车却以更凌厉的攻势完成超越。数据显示:
这种断层式领先,让曾被视为“蔚小理”挑战者的零跑,直接坐上了新势力头把交椅。其崛起速度甚至超越了同期的小米汽车——后者虽在产能释放后表现亮眼,但全年销量仍被零跑压制。
销量背后,零跑正以“连续季度盈利”的姿态冲击新势力盈利门槛。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发布财报的小鹏汽车虽实现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但仍深陷亏损泥潭——第三季度净亏损3.8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收窄79%,但距离盈利仍有差距。

尽管销量与财务表现亮眼,零跑仍面临两大挑战:
1. 品牌溢价困局
长期依赖中低端市场的策略,让零跑被贴上“半价理想”的标签。尽管D系列高端车型被寄予厚望,但能否打破消费者认知壁垒仍存疑。行业分析指出,其品牌溢价能力远落后于理想、问界等对手。
2. 智能驾驶代差
在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下,零跑处于第三梯队,落后于小鹏、华为等第一梯队玩家。这种技术差距可能成为其冲击高端市场的致命短板。

零跑的崛起并非偶然。其创始人朱江明——大华股份(002236.SZ)联合创始人,以“门外汉”身份跨界造车时,曾被质疑“不懂车”。但这位安防巨头出身的创业者,用十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远见:
这种“慢热型”爆发,恰如朱江明所言:“造车是场长期主义冒险。”其背后是对技术沉淀、供应链把控与市场节奏的精准计算。
随着2025年销量目标提前达成,零跑已将目光投向2026年:
但要实现这一跨越,零跑需同时攻克品牌升级与智能驾驶两大难关。正如行业分析师指出:“决赛圈拼的是综合实力,单靠销量领先远远不够。”

当车圈竞争进入深水区,零跑能否从“黑马”进化为“常胜将军”?这场关于技术、品牌与盈利能力的终极考验,或许将重新定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