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严女士向《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反映,她在购买蔚来汽车半年后,遭遇销售人员的诈骗陷阱。包括她在内的6名消费者,被诱导向销售个人账户转账共计160余万元,最终发现所谓“特别福利活动”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2024年3月,严女士在南翔印象城蔚来销售店购买了一辆ES6新能源车,并于4月提车。同年11月初,蔚来销售严某向她推荐了一项“福利合伙人活动”,声称公司为提升销量,可为其他车主垫付车款,后续由蔚来返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严某还强调,活动在蔚来交付中心的VIP休息室(牛屋)内签订协议,并展示盖有“上海蔚来汽车用户服务有限公司”公章的《付款证明》,承诺公司担保。
严女士信以为真,将26.7万元车款打入严某指定的账户,期间甚至收到3万多元利息。然而,一个月后严某失联,她才发现本金未返还,随即报警。警方调查显示,严某以同样手段诈骗了6名消费者,涉案金额达160余万元。

2025年,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严某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然而,严女士等受害者至今未追回欠款,更令他们寒心的是,蔚来公司始终未明确表态是否承担责任。
严女士指出,严某实施诈骗时仍身着蔚来工作服,并在公司场所内签订协议,消费者自然认为其行为代表公司。她质疑蔚来对员工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判决书显示严某12月才离职,但蔚来员工称他早已离职,这明显是规避责任。”

蔚来汽车用户体验官贺晓敏在电话中向严女士表示,公司所有公章使用需走严格审批流程,由财务专人保管,严某很可能伪造了公章。她强调:“我们体制内公章申领需审批,不可能随意使用。”
然而,法院判决书中并未对公章真伪作出认定,难以确认公司其他人员是否知情。截至发稿前,蔚来公司未对坊记的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雪妮分析,若协议公章经公司内部流程加盖,蔚来需承担责任。她指出:“判决书中未认定公章真伪,因此存在公司担责的可能性。此外,蔚来应加强优惠政策公示,提供400热线供消费者核实,避免类似骗局。”
刘律师还提醒消费者,无论何种福利活动,切勿将款项转至个人账户,务必通过公司官方渠道交易。

目前,严女士等受害者已向警方报案,并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蔚来公司责任。小坊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提醒广大消费者:
若您遇到类似问题,可通过《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求助,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料专区:

看看新闻记者: 吴浩亮
编辑: 金莹莹
摄像: 陈玮
责编: 朱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