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2025广州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迎来首个媒体日。作为国内车市年终压轴盛会,这场在琶洲广交会展馆举办的行业盛典,再次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窗口。对比2024年数据,仅一年时间,中国车市已呈现四大颠覆性变化。
车展现场最直观的变革体现在展车结构上。2024年新能源车占比尚为43.7%,今年629辆新能源车型占据展馆核心位置,占比跃升至58%。这一数据与市场表现高度吻合: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新能源车销量达1015万辆,同比增长21.9%,10月单月渗透率首次突破50%临界点。

政策驱动效应显著,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2026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促使消费者提前购车。在17.2馆,长安马自达成为唯一传统车企,新势力品牌形成包围之势,印证着电动化转型的不可逆趋势。
车展参展商名单揭示更深层行业洗牌:超豪华品牌全数退场,超10家主流外资品牌集体缺席。这背后是进口车市场的持续萎缩——2025年1-9月进口量仅36万辆,同比下滑32%,较2014年峰值143万辆缩水75%。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国内新能源高端化进程加速直接冲击进口车市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市场的爆发:2025年1-9月中国汽车出口571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车出口232万辆,增速达52%。某美系品牌月销不足200台的窘境,折射出部分国际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滞后困境。
自主品牌与头部新势力的崛起改写展馆势力版图。比亚迪包馆展示技术实力,零跑、岚图等品牌展现新锐气势。而真正的主角却是隐身于多款重磅新车背后的华为——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车BU CEO靳玉志宣布:国内每售出两辆豪华车,就有一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数据印证其行业地位:33款合作车型上月销量超10万辆,已上市车型搭载量突破100万辆。这种技术赋能模式,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2024年还稳居新势力销冠的理想汽车,今年已被零跑超越。数据显示,零跑1-10月累计销量42.15万辆,同比增长105.3%,持续领跑新势力阵营。小鹏汽车凭借MONA M03等爆款车型强势回归,与理想差距缩小至不足万辆。小米汽车的入场更带来新的变量,其首款车型SU7上市即热销,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技术普惠成为今年车展另一大趋势。激光雷达与高阶智驾功能下探至12万-15万元区间,广汽丰田锋兰达智能版、长安启源Q05等车型的推出,标志着智能驾驶进入全民时代。混动技术则成为务实选择,小鹏X9超级增程版CLTC续航达1602km,印证市场对多元技术路线的认可。
在这场变革中,消费者成为最大赢家——更低成本即可享受前沿技术。但对车企而言,技术红利普惠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当差异化优势逐渐消失,品牌必须通过技术自研、场景深耕或生态合作构建护城河。正如车展现场某缺席品牌留下的空白展位所警示的: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革命中,「活下去」已成为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终极命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