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稿|悦溪谈
编辑|悦溪谈
赵某晖称:“双方都是吃公家饭的,谁也占不到便宜”,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
山西长治案自事发以来持续引发网友关注,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核心争议焦点在于:申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部分网友对郭家一死三伤的遭遇表示惋惜,但更多讨论集中在案件细节的真相还原上。

事件发展至今,信息来源主要依赖申家自述及李圣律师采访内容。除郭家妹妹曾发声外,郭家其他成员始终保持沉默,这种态度被部分网友解读为“理亏”。近日,狗主人赵某晖接受《南方周末》专访,从涉事方角度披露关键细节,与申家陈述存在多处矛盾。

本文整理双方争议焦点,供读者理性分析(内容无主观引导倾向):

申家称狗链长达4-5米,狗自行跑动咬伤申家儿子;赵某晖坚称狗链仅1.7米,始终拴在自家范围内,不可能主动攻击他人。此细节成为矛盾导火索。

申家描述称:打水时狗突然攻击,反抗过程中将狗摔落致死;赵某晖反驳:申家儿子酒后被咬后未当场打死犬只,而是折返报复性击杀。作为宠物医生的郭家认为此举存在故意性。

赵某晖解释:本想息事宁人,但女儿哭闹、婆婆愤怒促使他们上门讨说法。这一决定成为矛盾升级的关键转折点。

申家称四次协商未果:首次电话沟通失败,邻居调解无效,报警后郭家拒绝调解,社区调解亦未成功;赵某晖反驳:共致电四次,首次因申某浩态度恶劣未谈拢,后续三通电话遭拒接。派出所调解时因情绪激动拒绝协助,错失和解机会。

赵某晖承认:情绪失控下砸破厨房玻璃泄愤,进入住宅只为理论而非斗殴,最终被邻居劝离;申家描述则称遭遇“里三层外三层围攻”,家具遭破坏。双方对现场情况的描述存在巨大差异。

申家指控郭家入室后威胁“弄死全家”;赵某晖否认直接威胁,称邻居听闻郭某刚说过气话。此细节影响对事件性质的判断。

双方对峙细节存在根本性分歧:赵某晖称三人空手进入,反遭申家持菜刀、擀面杖攻击;申家解释因被围堵至墙角,被迫使用杀鱼刀自卫。赵某晖同时承认丈夫赶到后局势进一步恶化。

郭家律师提出关键质疑:申某良仅受轻伤,而郭某身中9处刀伤,伤势差距悬殊不符合正当防卫的适度性原则。赵某晖最后提及“申家女儿在纪监系统工作”,暗示双方存在特殊背景。

双方陈述均存在主观立场,真相需依赖司法机关调取的完整证据链。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需综合考量行为时的紧迫性、防卫手段的必要性等因素。

编者按:赵某晖所谓“死条狗是小事”的表态,暴露出矛盾激化的本质——情绪管理缺失。若郭家选择报警而非私力救济,若申家在玻璃被砸时立即报警,悲剧或许可避免。强行闯入他人住宅的行为,无论动机如何,都已涉嫌违法。
关于纪监系统工作人员的争议,需明确两点:其一,申家女儿全程未参与冲突;其二,公职身份不应成为减轻或加重责任的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黑暗环境中,要求普通人精准控制防卫力度属于苛责。当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时,本能反应往往超越理性计算。此案警示我们:邻里纠纷需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冲动行为将付出沉重代价。

两个家庭的悲剧印证了“冲动是魔鬼”的古老箴言。邻里相处应秉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通过社区调解、法律诉讼等和平方式化解矛盾。司法机关在定分止争时,需兼顾法理与情理,让裁判结果既体现法律威严,又蕴含人文关怀。

此案最终走向,将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样本。我们期待司法机关以专业判断,为类似纠纷树立明确的行为边界,让每个公民都明白:维护权益需守法,解决问题靠制度。

来源@南方周末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事实来源于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图片视频来源于新闻截图或者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此外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有异议请在评论区文明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