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泛亚铁路东线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中老铁路2024年跨境货运量突破3500万吨,中泰铁路二期合同顺利签署,昆明至新加坡的陆上通道仅剩越南段尚未贯通。这一战略布局正深刻改变东南亚物流格局,而越南的决策转向成为关键变量。
柬埔寨运河动工打破平衡
2024年8月5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正式奠基。这条总投资17亿美元、全长180公里的运河可通行万吨轮船,预计2028年通航后将使柬埔寨货物直达泰国湾。该项目的实施直接冲击越南经济命脉:胡志明市港和盖梅港七成柬埔寨货物可能改道,越南北部电子厂和果农的运输成本将显著上升,南部港口转运收入面临萎缩风险。

越南铁路困局与战略摇摆
越南铁路系统长期受制于法殖民时期遗留的1000毫米米轨标准,河内至河口段时速仅50公里左右,跨境货物换装需额外耗费6-8小时。2024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南北高铁决议时,仍坚持"自主选择技术"原则,试图通过日韩技术实现米轨兼容,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战略模糊。
这种犹豫导致严重后果:中老铁路用事实证明接入中国标准(1435毫米)可使货运成本直降30%,实现昆明当日达;老挝2024年跨境货值已超过中越米轨十年总和。泰国见状加速推进中泰铁路建设,越南面临被泛亚铁路网边缘化的现实风险。

决策转折:范明政下达死命令
2025年2月19日,越南国会通过187号决议,批准总投资83.7亿美元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这条全长419公里的铁路采用三大中国标准:1435毫米轨距、中国信号制式和中国供电制式,设计时速160公里,实现与中国铁路无缝对接。范明政总理亲自督战,设定两条硬性指标:

中越合作全面提速
中国为该项目提供2%利率、20年期、5年宽限期的优惠贷款,9月签署框架协议后,技术标准迅速落地。中国企业承包六成设计施工标段,首批50列160公里时速动车组进入最后谈判阶段。截至11月,项目征地补偿款95%已发放到位,老街省清表完成85%,河内高架桥桩基施工完毕,海防港支线按年吞吐2000万吨标准预留。
这种执行效率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此前越南铁路规划拖延十余年未果,此次从决议通过到锁定开工日期仅用十个月;过去担忧中方贷款条件,如今主动要求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过去试图保留米轨改造,现在直接采用全线高架加隧道方案,彻底淘汰百年旧轨体系。

三笔战略账推动决策转向
越南的转变基于三重考量:

区域格局重塑在即
中国用中老铁路日均50列货列、印尼雅万高铁日均62列运营的实证案例,展现了标准输出的强大说服力。越南的最终选择,既是对中国方案的认可,也是对区域经济规律的顺应。这条419公里铁路2030年通车后,将实现河口至海防全程160公里时速运输,云南至越南海防可一日直达,双边贸易额有望再翻一番。
随着越南段补齐最后拼图,泛亚铁路东线将真正贯通,形成贯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陆上大动脉。这印证了一个趋势:在区域互联互通进程中,与中国标准接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早接入者早受益,迟疑者必将被时代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