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罗永浩事件彻底升级!21元馒头戳破西贝底裤,于东来也翻车了

时间:2025-09-23 15:50:16 来源:介知 作者:介知

前言

罗永浩发了个朋友圈,大家才回过神来,琢磨自己在那些连锁店里吃的到底是什么。

说是“家常味”,其实就是中央厨房统一做好的半成品,送到各家门店,后厨拆开包装,加热一下就能端上桌。



你以为的牛肉粉,后面是冷藏好的汤底,灌在袋子里。师傅撕开一袋,锅里一倒,电磁炉一开,几分钟就能出碗热腾腾的“现煮”。

还有鸡汤,菜单上写得好听,“慢炖六小时”,可真相是兑好水,烧开了就往外盛。喝第一口确实有点味儿,可仔细一想,不就是速成汤吗?



其实这些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数,环境干净点,上菜快点,吃完没拉肚子,图的就是个省事。很多人也就认了,不愿深究。



可是一个在咱们老百姓眼里再寻常不过的馒头,却能理直气壮地卖到21块。

我们花的钱,到底买的是美食还是营销噱头?

西贝价格争议

前阵子,罗永浩在直播里点名吐槽西贝,说他们那款所谓的“古法戗面馒头”居然卖到21块钱一个。



他当场就忍不住质问:这不离谱吗?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这个价格有多夸张,他还拿例子做对比,一家黑珍珠一钻的餐厅,肉包子才16块钱。米其林两星餐厅的海参猪肉包,也不过28块。

结果西贝一个啥都没夹的馒头,直接卖21块,几乎和高档餐厅的肉包子一个价。

这话一出,网上立马炸锅。



很多人都惊了:馒头不是最普通不过的主食吗?怎么能卖到这个价?

评论区一水的吐槽,什么“金箍棒馒头”“镀金面粉”都出来了。

西贝很快就出来灭火,门店和客服第一时间回应,说这款21元的馒头其实早就下架了,现在菜单上卖的是手工戗面馒头,一个才3块9。



后来记者跑到北京、成都的几家门店实地看了看,确实只有3块9的馒头在卖,而且不少年轻店员都说没听过21块的老版本。

表面上看,这就是个定价的争议,但事儿没那么简单。

对消费者来说,一旦在心里留下过“天价”的印象,就很难再完全信任这个品牌了。



就像罗永浩说的,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你要是去一家水果店,发现苹果比别家贵几倍,就算后来降价了,下次你八成还是更愿意去别家买。

预制菜风波,罗永浩叫板西贝

馒头只是个引子,真正让这场风波升级的,是罗永浩对西贝预制菜的吐槽。



前阵子他在微博上说,去西贝吃了一顿,结果发现大部分菜都是预制好的,价格还不便宜,让人接受不了。

他还呼吁国家赶紧立法,要求餐馆必须明确标注哪些菜是预制的,好让顾客心里有数。

这一番话,直接点燃了舆论。



“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很快冲上热搜,西贝一下被推到风口浪尖。

为了自证清白,西贝干脆把后厨直播出来。

可画面一出,很多人更失望了,厨房里看不到锅碗瓢盆翻炒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整齐的电磁炉,干净得像实验室。



更扎眼的是那些袋装食材。

一袋袋肉,保质期长达18个月,鱼也是一样,标签上写着一年半,配料表里挤满了七八种添加剂。



再看那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原来也是料包加水冲出来的。

大家常听西贝宣传“非转基因油”,结果记者发现,那只限于儿童餐,其他菜照样用的普通转基因油。



甚至有厨师自己承认,像羊排、鸡汤这种招牌菜,其实都是一次性大批量做出来,再分批端给顾客。

西贝这边当然不肯认,先是客服出来回应,说店里的招牌菜都是现做的,根本没有用预制菜。

随后,创始人贾国龙也放话,说要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也不退让,连着在微博发声,态度更强硬了。

他还悬赏十万块,号召大家提供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甚至点名希望西贝的现任或前员工能站出来说实话。

其实,预制菜在餐饮圈里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很多饭店图省事、省人力,用预制菜很常见。

对一些人来说,预制菜确实方便,能节约时间。

但也有不少人不买账,觉得这种菜口感差、不够新鲜,还担心里面的添加剂和保质期问题。



西贝本来打出的招牌,就是“新鲜、健康的西北菜”。

结果如今被质疑靠预制菜撑场子,这一下就和大家心里的印象对不上了。

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信任,一旦觉得被骗,很难再完全接受。



想让人重新买单,比第一次树口碑要难得多。

于东来入局

正当罗永浩和西贝闹得不可开交时,胖东来老板于东来突然跳出来说话。

他在社交平台上连发几条,称西贝其实在很多地方做得不错,经营企业本来就很难,大家不要随便把一家企业“毁掉”。



本来是想劝劝大家冷静,结果却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罗永浩很快回应,提醒于东来别急着站队,真相还没搞清楚,贸然掺和只会让自己惹一身麻烦,甚至砸了多年来积累的好口碑。

但话一经说出口,于东来的态度让不少网友觉得别扭。



很多人评论说:“胖东来不是一直打着‘良心企业’的旗号吗?怎么这时候倒帮着西贝说话了?”

事情越闹越大。

有人又翻出他之前在网上对电影《731》的一条回复。

当时有网友建议他应该帮这部电影宣传,毕竟胖东来也有电影院。



可于东来当时说的是:“世界上仇恨太多了,传递美好比传播仇恨更重要。”

这句话立刻引爆了舆论,很多网友觉得他轻飘飘地带过了历史的痛,不尊重那段国人都忘不了的记忆。



再往前扒,还有人提起他之前带员工去日本赏樱的事。

当时就有人批评他“崇洋媚外”,如今再翻出来,和这次的风波一叠加,更让人觉得“这人变了”。

一连串的争议,把于东来原本“良心老板”的人设冲得七零八落。



过去消费者说起胖东来,想到的是服务好、价格公道、真心对待顾客。

可现在一旦涉及民族情感、历史问题,他几句看似轻松的话,就让不少人心里不舒服,甚至有人喊话要抵制。

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于东来迅速删除了,关闭了评论,还把账号设为私密。



结语

这场风波闹大之后,不光是上班族和年轻人,连平时不怎么上网的老人都开始关心。

现在很多人点菜前都会多问一句:“这菜是预制的吗?”

一些对健康特别在意的老人,干脆不去外面吃了,回家自己做,觉得这样才放心。



说到底,这事已经不只是西贝一家店的事了。

大家争的,也不是一个馒头该卖3块9还是21块钱。



真正触动人心的,是消费者突然意识到:我们有权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大家并不是要彻底否定预制菜,饮行业要提高效率,用点工业化的方式无可厚非。

可最起码要把话说明白,你要买预制菜可以,但得提前告诉我。

愿不愿意花现做的价钱去买这份方便,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糊里糊涂地掏钱。

参考信源

新京报,2025-09-12,西贝发布“罗永浩菜单”制作过程



澎湃新闻,2025-09-15,于东来再挺西贝:做好一个企业太不容易,相信会尽快完善对部分食品安全的担忧



上观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