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香港电影的影迷或许会认同,黄修平是近十年最具影响力的香港创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始终围绕身份认同与文化保育展开深度探讨,最新力作《看我今天怎么说》自2024年上映以来屡获殊荣,不仅演员表现备受赞誉,更以独特视角引发社会思考。
《看我今天怎么说》(2024)
相较于2013年《狂舞派》中「为了梦想,你可以去到几尽」的热血宣言,黄修平在新作中展现出更深层的思考。影片标志着导演创作路径的重要转向——从追逐梦想的激情表达,转向对时代核心价值的追问,最终落脚于人文精神的重建。
《狂舞派》(2013)
影片核心张力源于子信(游学修饰)、素恩(钟雪莹饰)与Alan(吴祉昊饰)三位主角对聋人身份的不同理解。这种差异并非静态对立,而是在持续碰撞中形成动态的身份建构过程:
子信以手语构建的静默世界
影片颠覆了「文化自豪」与「主流融入」的简单对立:
这种叙事策略揭示:身份认同是持续的、艰难的协商过程,「真我」并非固定状态,而是在矛盾中动态生成的。
影片的音效设计堪称技术典范,通过变换不同角色的主观听觉体验构建激进共情:
这种设计迫使观众暂时放弃感官中心主义,理解声音缺失如何成为叙事元素。视觉上对手语复杂性的呈现,延续了黄修平在《狂舞派》中对舞蹈美学的追求——将手语视为合法艺术形式,而非猎奇对象。
音景设计构建的多维听觉体验
将本片置于黄修平创作生涯中观察,可见其记录的本地青年精神世界演进:
这种转变指向更基础的沟通层面,影片开放式结局强调「说」的动态过程,恰如片名《看我今天怎么说》所暗示的——身份认同是永无止境的探索。
持续探索的身份认同之路
在喧嚣时代中,《看我今天怎么说》以安定姿态申明:沟通与自我定义的力量,正是主体性与能动性的核心所在。